寄远

西园杨柳暗惊秋,宝瑟朱弦结远愁。

霜落雁声来紫塞,月明人梦在青楼。

蕙心迢遰湘云暮,兰思萦回楚水流。

锦字织成添别恨,关河万里路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西园的杨柳悄然显出秋天的气息,华丽的瑟音和朱红的琴弦勾起了远方的忧愁。
寒霜降落,大雁的叫声从边塞传来,明亮的月光照亮了人们在青楼中的梦境。
傍晚的湘云中,蕙草之心遥不可及,兰香在楚水间回荡。
精美的锦字交织出更多的离别之苦,绵延万里的关河之路显得漫长无尽。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沧的《寄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沉思念和不尽的离愁。

"西园杨柳暗惊秋,宝瑟朱弦结远愁。" 这两句以杨柳的萧萧作响,宝瑟(一种古代乐器)的弦声,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心中的忧愁,这里的“惊秋”和“结远愁”,都透露出一份难以言说的落寞。

"霜落雁声来紫塞,月明人梦在青楼。" 这两句则通过霜降、雁过的声音,以及夜晚的明月和人的梦境,营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孤独与遥远感。紫塞指边塞,雁声代表着远行者的信息,而月下的青楼,则是人在夜深人静时思念远方亲人的场所。

"蕙心迢遰湘云暮,兰思萦回楚水流。" 这两句以蕙草的心绪、迢迥的云端,以及兰花的幽香和楚水的流淌,表达了诗人对故土和亲人的深情厚谊。这里的“湘云”、“楚水”,都是用来象征诗人心中对南方家乡的怀念。

"锦字织成添别恨,关河万里路悠悠。" 最后两句则通过锦字(可能是书信或织物上的锦绣文字)的编织,以及长达万里的关河道路,增添了离别之痛和思念的深度。这里的“别恨”,指的是离别时产生的情感,而“悠悠”的道路,则象征着心灵上的距离和遥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

收录诗词(102)

刘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 字:蕴灵
  • 籍贯:汶阳(今山东宁阳)

相关古诗词

晚归山居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晚春宿僧院

萧寺春风正落花,淹留数宿惠休家。

碧空云尽磬声远,清夜月高窗影斜。

白日闲吟为道侣,青山遥指是生涯。

微微一点寒灯在,乡梦不成闻曙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晚秋洛阳客舍

清洛平分两岸沙,沙边水色近人家。

隋朝古陌铜驼柳,石氏荒原金谷花。

庭叶霜浓悲远客,宫城日晚度寒鸦。

未成归计关河阻,空望白云乡路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晚秋野望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

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

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

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