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书怀

触目园池景,荷枯菊已荒。

风寒侵夜枕,霜冻怯晨妆。

江上枫翻赤,庭前橘带黄。

题诗欲排闷,对景倍悲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眼前满目是荒芜的园林池塘,荷花凋零菊花也已枯败。
夜晚寒风吹过枕头,早晨的霜冻让人害怕梳妆打扮。
江面上枫叶转红,庭院前的橘树挂着黄色的果实。
我想要提笔写诗排解忧郁,面对这样的景色更增添了几分悲伤。

注释

触目:映入眼帘。
园池景:园林池塘的景色。
荷枯:凋谢的荷花。
菊已荒:菊花已经枯萎。
风寒:寒冷的风。
侵夜枕:侵扰夜晚的睡眠。
霜冻:早晨的霜冻。
怯晨妆:畏惧早晨的化妆。
江上:江面之上。
枫翻赤:枫叶变红。
庭前:庭院前面。
橘带黄:橘子泛黄。
题诗:写诗。
排闷:排解郁闷。
对景:面对这样的景色。
倍悲伤:更加悲伤。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初冬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怀旧之情。

“触目园池景,荷枯菊已荒”两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氛围。园池中荷花凋零,菊花也已经荒废,显示出时光流逝、万物凋敝的情境。

接下来的“风寒侵夜枕,霜冻怯晨妆”写出了初冬季节的严寒。诗人将自然界的冷气与个人情感相结合,通过风寒和霜冻传达了一种无形的凄凉。

“江上枫翻赤,庭前橘带黄”这两句则描绘了初冬景色中仍有生命力的植物。枫叶变红,橘子带黄,这些生机勃勃的场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寂寞。

最后,“题诗欲排闷,对景倍悲伤”表达了诗人通过写诗来排解胸中的郁闷,但当他面对这秋天的景色时,却感到更加悲伤。这里的“悲伤”不仅是对景物凋敝的感慨,也包含了诗人个人情感的投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沉郁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收录诗词(367)

朱淑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 号:幽栖居士
  • 籍贯: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约1135~约1180

相关古诗词

初夏二首(其一)

枝上浑无一点春,半随流水半随尘。

柔桑欲椹吴蚕老,稚笋成竿綵凤驯。

荷嫩爱风攲盖翠,榴花宜日皱裙殷。

待封一?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倖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前韵见寄(其一)

忽得南来信,殷勤慰我心。

新诗怜后逸,清论忆容音。

目断乡程远,楼高客恨深。

三年重会合,依旧见荆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和前韵见寄(其二)

忆昔江头别,相看对古津。

去来分橹棹,南北隔音尘。

把酒何时共,论文几日亲。

归宁知有约,綵服共争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恨春五首(其二)

一瞬芬菲尔许时,苦无佳句纪相思。

春光正好须风雨,恩爱方深奈别离。

泪眼谢他花缴抱,愁怀惟赖酒扶持。

莺莺燕燕休相笑,试与单栖各自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