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书斋

雨深愁入树花飘,尽际翻晴现帝霄。

目力壮时苍岫长,心情閒处戏鱼跳。

秋云总是诗家物,夜市今连里陌桥。

船子不来同载我,却惊翡翠出兰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雨势渐大愁绪如花随风飘摇,天边乌云散去后显露出晴朗的天空和帝王的宫殿。
视力尚好时能望见远处苍翠的山峦,心境悠闲时欣赏鱼儿在水中跳跃。
秋天的云彩总是诗人笔下的素材,如今夜晚的集市连接了城乡的小路。
船夫未至无法一同乘船,却意外惊动了隐藏在兰草丛中的翠鸟。

注释

雨深:雨势大。
愁:忧愁。
树花:花瓣随风飘落。
尽际:天边。
翻晴:转为晴朗。
帝霄:帝王的宫殿。
目力壮时:视力好的时候。
苍岫:青翠的山峦。
心情閒处:心境悠闲。
戏鱼跳:观赏鱼儿跳跃。
秋云:秋天的云彩。
诗家物:诗人创作的题材。
夜市:夜间市场。
里陌桥:城乡间的道路。
船子:船夫。
同载我:与我同乘。
翡翠:翠鸟。
兰苕:兰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怀。

"雨深愁入树花飘"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氛围。深沉的雨幕中,春意盎然,但又不无忧虑。树上的花瓣随风飘落,像是诗人的忧思也随之散去。

紧接着是"尽际翻晴现帝霄",这两句交替出现在一片雨后天晴的景象。"尽际"指的是到处都能看到,而"翻晴"则描绘了阴转晴的瞬间美丽。"帝霄"则是对清朗云空的赞美之词,体现了诗人心中对自然之美的敬畏。

下两句"目力壮时苍岫长,心情閒处戏鱼跳"则由远及近,由大景转向小景。"目力壮时"表达了诗人的视线清晰而广阔,而"苍岫长"则是对远处山色深沉的描绘。"心情閒处"表明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戏鱼跳"则展示了水中生灵的活泼可爱。

再下两句"秋云总是诗家物,夜市今连里陌桥",则将景色转向秋天。"秋云"常被诗人用以寄托情感,而这里则直接指出它是诗人笔下常见的主题。"夜市今连里陌桥"则描绘了一个宁静又略带些许异乡风味的夜景。

最后两句"船子不来同载我,却惊翡翠出兰苕",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或内心世界的向往。"船子不来同载我"可能是因为没有归程的船只,或许是比喻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而"却惊翡翠出兰苕"则是突然间,诗人发现了新的美好,如同发现了一片未知的兰花丛中,有翠绿色的鸟儿飞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投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孤独与向往,是一首充满意境和深邃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南湖有怀遂初尤公侍郎寄赠七言

停骖曾送柳边舟,忽忽今冬病故秋。

望远溪山常入梦,写残书信只成愁。

明心坐断三千佛,谒帝行归十二楼。

临水忆君谁复信,乱烟凄暮白芦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客有折秋香来桂隐者喜成七言呈以道

半纪移居野水旁,年年尝为木樨忙。

若非老树从头发,安得西风彻骨香。

数朵折来犹甚爱,满林开后得无狂。

今番莫把寻常比,一段清香两主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客至

麝萱沿径绿抽牙,文杏飘蹊白覆沙。

过半春光须爱惜,沓来人事费拦遮。

妨寻蚁径看排阵,阻向蜂筒听报衙。

癖性杜门犹惮此,刺头尘土可堪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客舍夜闻吴讴有怀南湖

屋漏灯垂粟,墙欹螾唱丛。

断编非径捷,隅座且丞聋。

歌听鱼蛮子,盟寒水勃公。

月明今夜梦,清杀苇间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