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
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
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
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内外的繁华景象与古典园林之美。开篇“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两句,勾勒出长安城中九条大道交织,豪门贵族聚居的壮观场面,其中“戚里五侯家”暗示了当时权势集团的强盛。接下来的“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两句,则通过对长安繁华街道与建筑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朝气蓬勃、文明进步的社会风貌。
诗人随后笔触转向“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的景象,此处“高楼”可能是指某座宏伟建筑,从高处眺望,水面与远方景色交融,形成一副美丽的画卷。而“复道出繁花”则描绘了长安城中园林之盛,曲折的小路间或有花开,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最后两句“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是诗人对历史人物杜甫(字相如)的宅邸所表现出的怀旧情怀。杜甫曾在长安居住,诗人通过描述其宅院的荒废与时光流逝,表达了对过往时代的无限缅绵之情。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色,更蕴含着诗人对于历史变迁、文明盛衰的深刻感慨。
不详
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湖上孤帆别,江南谪宦归。
前程愁更远,临水泪沾衣。
云梦春山遍,潇湘过客稀。
武陵招我隐,岁晚闭柴扉。
暝色赴春愁,归人南渡头。
渚烟空翠合,滩月碎光流。
澧浦饶芳草,沧浪有钓舟。
谁知放歌客,此意正悠悠。
此去那知道路遥,寒原紫府上迢迢。
莫辞别酒和琼液,乍唱离歌和凤箫。
远水东流浮落景,缭垣西转失行镳。
华山秦塞长相忆,无使音尘顿寂寥。
对酒闲斋晚,开轩腊雪时。
花飘疑节候,色净润帘帷。
委树寒枝弱,萦空去雁迟。
自然堪访戴,无复四愁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