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儿

旧闻老蚌生明珠,未省老兔生于菟。

老兔自谓月中物,不骑快马骑蟾蜍。

蟾蜍爬沙不肯行,坐令青衫垂白须。

于菟骏猛不类渠,指挥黄熊驾黑貙。

丹砂紫麝不用涂,眼光百步走妖狐。

妖狐莫誇智有馀,不劳摇牙咀尔徒。

形式: 古风

翻译

从前听说老蚌能产明珠,未曾听说老兔会生小兔。
老兔自以为是月宫之物,不骑快马却骑蟾蜍。
蟾蜍在沙滩上不愿前行,使得穿青衫的人胡须都白了。
那兔子虽勇猛不像它,却能指挥黄熊驾驭黑貙。
丹砂紫麝都不用装饰,目光如炬能震慑狐狸。
狐狸莫要说智慧过剩,你的牙齿摆弄只会徒劳无功。

注释

老蚌:传说中的生物,能产出珍珠。
生:生育。
明珠:珍贵的珍珠。
老兔:指兔子。
于菟:古时对老虎的别称。
月中物:比喻月亮上的动物,如嫦娥的宠物。
蟾蜍:神话中的动物,常被用来骑乘。
青衫:古代官员的低级官服。
白须:形容人的胡须变白。
渠:它。
黄熊:棕熊。
黑貙:一种猛兽。
丹砂:红色矿物, 用于炼丹。
紫麝:紫色香料。
眼光:目光。
百步:极远的距离。
走:震慑。
妖狐:狡猾的狐狸。
摇牙咀尔徒:摆弄牙齿没有用。

鉴赏

此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开篇即以“老蚌生明珠”、“老兔生于菟”为喻,表达了对传统文化或理想世界的追怀与向往。而“老兔自谓月中物,不骑快马骑蟾蜍”,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中的庸俗与世态的不满和超脱。

接下来的“蟾蜍爬沙不肯行,坐令青衫垂白须”描绘了一种宁愿安贫守道,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这里的“蟾蜍”,即是古代神话中想登月宫而落地的故事,比喻诗人虽有高洁之志却不得施展。

“于菟骏猛不类渠,指挥黄熊驾黑貙”一句,以强壮的野兽比喻诗人的才华和力量,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掌控能力。然而,“丹砂紫麝不用涂,眼光百步走妖狐”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清醒与坚定,即便在污浊的世间,也能保持自己的纯洁和远见。

最后,“妖狐莫誇智有馀,不劳摇牙咀尔徒”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自诩聪明却无实用之才的嘲讽,并坚持自己不随波逐流的立场。整首诗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保持个性与理想的精神态度,充满了苏轼特有的哲理和幽默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铁沟行赠乔太博

城东坡陇何所似,风吹海涛低复起。

城中病守无所为,走马来寻铁沟水。

铁沟水浅不容辀,恰似当年韩与侯。

有鱼无鱼何足道,驾言聊复写我忧。

孤村野店亦何有,欲发狂言须斗酒。

山头落日侧金盆,倒著接䍦搔白首。

忽忆从军年少时,轻裘细马百不知。

臂弓腰箭南山下,追逐长杨射猎儿。

老去同君两憔悴,犯夜醉归人不避。

明年定起故将军,未肯先诛霸陵尉。

形式: 古风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二)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谢人见和前篇二首(其一)

已分酒杯欺浅懦,敢将诗律斗深严。

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败履尚存东郭足,飞花又舞谪仙檐。

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