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二)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绘雪后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诗篇。

“城头初日始翻鸦”表明早晨初升的太阳刚好照到城头,乌鸦开始在光线中扑腾跳跃,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陌上晴泥已没车”则描绘了一幅雪后道路干净,车轮都被积雪覆盖的景象。

“冻合玉楼寒起粟”形容的是雪后的建筑物表面结了冰,像是用玉石建成的一样冷峻和美丽。“光摇银海眩生花”则是对雪后阳光照耀下,闪烁如同银色的波涛中产生的迷人景致的描写。

“遗蝗入地应千尺”可能是在说冬天的蚂蚱躲藏在地下很深的地方避寒。“宿麦连云有几家”则是指积雪后的麦田,麦子被雪覆盖,看起来像是与远处的云端相连。

“老病自嗟诗力退”表达了诗人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衰弱,对自己创作能力下降感到叹息。“空吟《冰柱》忆刘叉”则是说诗人在空闲的时候吟咏古代诗人刘叉的作品《冰柱》,通过这种方式来怀念古人的才华。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雪后景象的美丽,还流露出了诗人个人对艺术创作、年龄衰老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苏轼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精妙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变化与内心世界的波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谢人见和前篇二首(其一)

已分酒杯欺浅懦,敢将诗律斗深严。

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败履尚存东郭足,飞花又舞谪仙檐。

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谢人见和前篇二首(其二)

九陌凄风战齿牙,银杯逐马带随车。

也知不作坚牢玉,无奈能开顷刻花。

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台前日暖君须爱,冰下寒鱼渐可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除夜病中赠段屯田

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

岁暮日斜时,还为昔人叹。

今年一线在,那复堪把玩。

欲起强持酒,故交云雨散。

惟有病相寻,空斋为老伴。

萧条灯火冷,寒夜何时旦。

倦仆触屏风,饥鼯嗅空案。

数朝闭阁卧,霜发秋蓬乱。

传闻使者来,策杖就梳盥。

书来苦安慰,不怪造请缓。

大夫忠烈后,高义金石贯。

要当击权豪,未肯觑衰懦。

此生何所似,暗尽灰中炭。

归田计已决,此邦聊假馆。

三径粗成资,一枝有馀暖。

愿君更信宿,庶奉一笑粲。

形式: 古风

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

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

其间互忧乐,歌笑杂悲叹。

颠倒不自知,直为神所玩。

须臾便堪笑,万事风雨散。

自从识此理,久谢少年伴。

逝将游无何,岂暇读城旦。

非才更多病,二事可并案。

愧烦贤使者,弭节整纷乱。

乔侯瑚琏质,清庙尝荐盥。

奋髯百吏走,坐变齐俗缓。

未遭甘鹢退,并进耻鱼贯。

每闻议论馀,凛凛激贪懦。

莫邪当自跃,岂复烦炉炭。

便应朝秣越,未暮刷燕馆。

胡为守故丘,眷恋桑榆暖。

为君叩牛角,一咏南山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