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咏月

庭树日日疏,稍觉夜月添。

推愁了此段,卷我三间帘。

黄花墙阴远,白发露气严。

平生六尺影,随我送凉炎。

踏破千忧地,投老乃自嫌。

尚想采石江,宫锦映霜蟾。

夜半赋诗成,起舞鱼龙兼。

办此讵难事,取快端宜廉。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翻译

庭中的树木日渐稀疏,渐渐感觉到夜晚月光的增添。
想要排解这愁绪,卷起我房间的窗帘。
黄花在墙阴处显得遥远,白发在寒露中更显严寒。
一生中,我的身影只有六尺长,跟随我度过冷暖时光。
走过了无数忧虑之地,年老时反而觉得厌倦。
仍怀念采石矶的江景,那里的宫锦映照着霜中的月亮。
半夜写完诗,起身舞动,仿佛鱼龙共舞。
这样的事情并非难以办到,关键在于保持清廉以求快乐。

注释

庭树:庭院中的树木。
疏:稀疏。
夜月:夜晚的月亮。
添:增加。
推愁:排解愁绪。
三间帘:房间的窗帘。
黄花:黄色的菊花。
墙阴:墙的阴影处。
白发:白发。
露气严:寒露使空气更显寒冷。
六尺影:六尺长的身影。
送凉炎:随季节变化带来凉意或炎热。
踏破:走过。
投老:年老时。
采石江:采石矶的江边。
宫锦:宫廷的华丽布料。
霜蟾:霜中的月亮。
赋诗:写诗。
鱼龙兼:鱼龙般的舞姿。
办此:做这件事。
讵:岂,难道。
廉:廉洁。

鉴赏

这首宋诗《秋夜咏月》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通过对庭中树木日渐稀疏、夜晚月光渐增的描绘,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愁绪的消解和对清凉生活的向往。"推愁了此段,卷我三间帘",展现了诗人试图排解心中忧虑,拉开窗帘让月光洒入屋内的动作。"黄花墙阴远,白发露气严",以菊花和露水象征岁月流逝和个人的衰老。"平生六尺影,随我送凉炎",写出了诗人影子的忠诚陪伴,无论寒暑都与他共度。

后半部分,诗人感慨人生短暂,"踏破千忧地,投老乃自嫌",表示尽管经历诸多忧虑,到了老年反而觉得生活简单。"尚想采石江,宫锦映霜蟾",诗人回忆起美好的过往,想象着在采石矶江边,华美的宫锦映照着明亮的月色。最后,诗人深夜创作,"夜半赋诗成,起舞鱼龙兼",表达出诗酒作乐的豪情,认为这样的快乐并不难寻,关键在于保持清廉之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月夜景色和自身感受,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思和情感波澜。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秋夜独酌

凉秋佳夕天氛廓,河汉之涯秋漠漠。

月出未出林彩变,幽人露坐方独酌。

自歌新词酒如空,天星下饮觥船中。

忽思李白不可见,夜半乔木摇西风。

百年佳月几今夕,忧乐相寻老来疾。

琼瑶满地我影横,添酒赋诗何可失。

形式: 古风

秋雨

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

书生重口轻肝肾,不如墙角蚯蚓方长哦。

少昊行秋龙洒道,风作万木皆商歌。

病夫强起开户立,万个银竹惊森罗。

人间伟观如此少,倚杖不觉泥及靴。

菊丛攲倒未足道,老境知奈梧桐何。

是事且置当务本,菜圃已添三万科。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种竹

种竹不必高,摇绿当我楹。

向来三家墅,无此笙箫声。

皇天有老眼,为閟十日晴。

护我萧萧碧,伟事邻翁惊。

同林偶落此,相向意甚平。

何须俟迷日,可笑世俗情。

明年万夭矫,穿地听雷鸣。

但恨种竹人,南山合归耕。

佗时梦中路,留眼记所更。

苍云屯十里,不见陈留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美哉亭

西出城皋关,土谷仅容驼。

天挂一疋练,双崖斗嵯峨。

忽然五丈缺,亭构如危窠。

青山丽中原,白日照大河。

下视万里川,草木何其多。

临高一吐气,却奈雄风何。

辛苦生一快,造物巧揣摩。

险易终不偿,翻身下残坡。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