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

种竹不必高,摇绿当我楹。

向来三家墅,无此笙箫声。

皇天有老眼,为閟十日晴。

护我萧萧碧,伟事邻翁惊。

同林偶落此,相向意甚平。

何须俟迷日,可笑世俗情。

明年万夭矫,穿地听雷鸣。

但恨种竹人,南山合归耕。

佗时梦中路,留眼记所更。

苍云屯十里,不见陈留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种竹无需追求过高,只要能在我门前摇曳生姿即可。
这里原本只有三家小别墅,从未有过这样的笙箫音乐。
上天仿佛有双慈祥的眼睛,连续十天都放晴让我欣赏。
它守护着我那翠绿的竹林,邻居们都惊讶于这壮丽的景象。
我们一同在这片竹林中落下,彼此间心平气和。
何必等到日暮时分才察觉,世间俗情实在可笑。
明年竹子将茁壮成长,根深入土,能听见雷鸣般的声音。
只遗憾种竹之人,应该回归南山务农。
将来在梦中重游此地,我会记住这里的变化。
十里苍茫的乌云遮蔽视线,陈留城已看不见。

注释

摇绿:竹叶随风摇曳,显出绿色。
三家墅:指附近的小别墅区。
笙箫声:形容音乐悠扬。
閟:停止、中断。
萧萧碧:形容竹子翠绿繁茂。
伟事:壮观的事物。
迷日:黄昏或日落时分。
万夭矫:形容竹子生长旺盛。
南山:泛指南方的山,可能指诗人故乡。
陈留城:可能指诗人记忆中的某个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种竹》,通过对种竹过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首句“种竹不必高,摇绿当我楹”写出了诗人对竹子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带来绿色的庇荫即可。接着,“向来三家墅,无此笙箫声”暗示了竹声带来的宁静与田园诗意。

“皇天有老眼,为閟十日晴”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上天眷顾,连续十日晴朗,让竹子得以顺利生长。“护我萧萧碧,伟事邻翁惊”则写出邻居对竹子生长的惊讶,以及诗人对此的满足感。诗人认为竹子的生长是件大事,足以让邻居感到惊奇。

“同林偶落此,相向意甚平”表达了诗人与竹子的和谐共处,心境平和。“何须俟迷日,可笑世俗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超脱世俗,不追求名利的态度。结尾两句“明年万夭矫,穿地听雷鸣”预想竹子茁壮成长,甚至能听到雷鸣般的生机,而“但恨种竹人,南山合归耕”则流露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通过种竹这一日常小事,寄寓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美哉亭

西出城皋关,土谷仅容驼。

天挂一疋练,双崖斗嵯峨。

忽然五丈缺,亭构如危窠。

青山丽中原,白日照大河。

下视万里川,草木何其多。

临高一吐气,却奈雄风何。

辛苦生一快,造物巧揣摩。

险易终不偿,翻身下残坡。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赴陈留二首(其一)

草草一梦阑,行止本难期。

岁晚陈留路,老马三振鬐。

自看鞭袖影,旷野日落迟。

柳林行不尽,想见春风时。

点点羊散村,阵阵鸿投陂。

城中那有此,触处皆新诗。

举手谢路人,醉语勿瑕疵。

我行有官事,去作三年痴。

遥闻辟谷仙,阅世河水湄。

时从玩木影,政尔不忧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赵虚中有石名小华山以诗借之

君家苍石三峰样,磅礴乾坤气象横。

贱子与山曾半面,小窗如梦慰平生。

炉烟巧作公超雾,书册尚避秦皇城。

病眼朝来欲开懒,借君岩岫障新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大光赴石城

石城高嵽嵲,城下是江波。

莫愁织绮地,年来战马过。

秀眉使君医国手,却把江头无事酒。

山川勃郁不平处,浇以三杯一搔首。

半江楼影白逶迤,想见春流二月时。

待予去扫仲宣赋,走马还朝亦未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