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独酌

凉秋佳夕天氛廓,河汉之涯秋漠漠。

月出未出林彩变,幽人露坐方独酌。

自歌新词酒如空,天星下饮觥船中。

忽思李白不可见,夜半乔木摇西风。

百年佳月几今夕,忧乐相寻老来疾。

琼瑶满地我影横,添酒赋诗何可失。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一个清凉的秋夜,天空开阔,银河边的秋意浓厚。
月亮尚未完全升起,树林间的色彩因月光而变化,独自饮酒的隐士正坐着欣赏。
他独自吟唱新词,仿佛酒杯中盛着清空的天空,星星落入他的杯中与他共饮。
忽然想起已故的李白,再也无法相见,夜晚的风吹动着西边的大树。
一生中能有几次这样的明月之夜,忧虑和快乐交织,老年时更加明显。
皎洁的月光照亮大地,我的身影横陈,此刻应添酒赋诗,怎能错过这美好时光。

注释

凉秋:清凉的秋天。
河汉:银河。
幽人:隐士。
自歌:独自唱歌。
乔木:高大的树木。
百年:一生。
琼瑶:比喻美玉,形容月光。
赋诗:作诗。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陈与义的《秋夜独酌》描绘了秋天夜晚的宁静与诗人独自品酒赏月的情景。首句“凉秋佳夕天氛廓”点明了季节和时间,凉爽的秋夜,天空开阔,为后文的景色渲染了背景。"河汉之涯秋漠漠"进一步描绘了秋意浓厚的银河边,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寂寥的氛围。

"月出未出林彩变"写月亮在树林间若隐若现,色彩斑斓的变化暗示着时光流转。"幽人露坐方独酌"则刻画了诗人独自一人,在月光下静坐饮酒的画面,透露出孤独但又享受宁静的心境。

"自歌新词酒如空",诗人边饮酒边吟唱新词,仿佛酒杯中的酒也随着他的思绪飘荡。"天星下饮觥船中"运用夸张手法,将星星比作落入杯中的星辰,增添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忽思李白不可见,夜半乔木摇西风"表达了诗人对已故诗人李白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百年佳月几今夕,忧乐相寻老来疾",诗人感叹岁月匆匆,佳月虽美,却难常伴,忧虑与欢乐交织,老年疾病缠身,更觉珍惜眼前时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其深沉的人生感慨。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秋雨

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

书生重口轻肝肾,不如墙角蚯蚓方长哦。

少昊行秋龙洒道,风作万木皆商歌。

病夫强起开户立,万个银竹惊森罗。

人间伟观如此少,倚杖不觉泥及靴。

菊丛攲倒未足道,老境知奈梧桐何。

是事且置当务本,菜圃已添三万科。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种竹

种竹不必高,摇绿当我楹。

向来三家墅,无此笙箫声。

皇天有老眼,为閟十日晴。

护我萧萧碧,伟事邻翁惊。

同林偶落此,相向意甚平。

何须俟迷日,可笑世俗情。

明年万夭矫,穿地听雷鸣。

但恨种竹人,南山合归耕。

佗时梦中路,留眼记所更。

苍云屯十里,不见陈留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美哉亭

西出城皋关,土谷仅容驼。

天挂一疋练,双崖斗嵯峨。

忽然五丈缺,亭构如危窠。

青山丽中原,白日照大河。

下视万里川,草木何其多。

临高一吐气,却奈雄风何。

辛苦生一快,造物巧揣摩。

险易终不偿,翻身下残坡。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赴陈留二首(其一)

草草一梦阑,行止本难期。

岁晚陈留路,老马三振鬐。

自看鞭袖影,旷野日落迟。

柳林行不尽,想见春风时。

点点羊散村,阵阵鸿投陂。

城中那有此,触处皆新诗。

举手谢路人,醉语勿瑕疵。

我行有官事,去作三年痴。

遥闻辟谷仙,阅世河水湄。

时从玩木影,政尔不忧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