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雾晓铜鱼跃,霜寒阊阖开。
哀声际海发,灵仗拂天来。
别寝严虚位,重阍閟夜台。
柏城空有路,无复属车回。
这段诗文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仁宗皇帝的哀悼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如“雾晓铜鱼跃”、“霜寒阊阖开”,诗人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通向天界的情感与境界。
“哀声际海发,灵仗拂天来”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之情和祈愿其灵魂能够升至天堂的美好祝愿。"别寝严虚位,重阍閟夜台"则是对离世者生前地位与权势的一种提醒,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逝者生前崇高地位的记忆。
最后两句“柏城空有路,无复属车回”表达了一种荒凉与孤寂的情景,柏树下的道路仍在,但再无车马经过,这或许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消逝,也映射出诗人对逝者不再归来的深沉哀思。
整体来看,这首挽歌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仁宗皇帝的哀悼之情,以及对逝者的怀念与追忆。诗中充满了超脱现实、寄托哀思的情感和意境,是一首富有深邃哲理的挽歌词作。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声教万馀里,文明四十春。
茂勋留信史,盛德满生民。
共适禽鱼乐,安知橐籥仁。
百年龙驭远,空复仰威神。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双干标枯腹,青青凡几霜。
龙腾双角直,鲸喷两须长。
但欲寻支遁,安能问辟疆。
屡来非别意,未与此君忘。
四纪袆衣盛,两朝长乐尊。
九州贡甘旨,万乘问晨昏。
明辟归元子,嘉谋赉孝孙。
群生资后土,难答化光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