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耒阳杜子美墓》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对杜甫墓地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句“得饱死何憾”,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杜甫生前贫困生活的同情与理解,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够饱食,也无遗憾。接着,“孤坟尚水滨”描绘出杜甫墓地的环境,孤独地坐落在河边,暗示了杜甫一生漂泊不定的命运和死后无人相伴的凄凉。
“埋才当乱世,并力作诗人”两句,赞扬了杜甫在动荡的时代中,不仅没有放弃诗歌创作,反而更加努力地投身于文学事业,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遗骨风尘外,空江杜若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杜甫墓地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仿佛遗骨已经融入了大自然之中,而春天的空江上,杜若花盛开,象征着杜甫的精神如同这花一样,永远绽放,永不凋零。
最后一句“由来骚怨地,只合伴灵均”直接引用屈原(灵均)的名字,将杜甫与屈原并提,意在表达杜甫的诗歌风格与情感深度与屈原相类似,都是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忧患,因此,杜甫的墓地应该与屈原一样,成为文人墨客寄托哀思之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对杜甫个人命运的同情与敬佩,也深刻揭示了杜甫诗歌作品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与时代精神,体现了黄景仁对杜甫及其诗歌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