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微之伤仲远

幽独辞群久,漂流去国赊。

只将琴作伴,唯以酒为家。

感逝因看水,伤离为见花。

李三埋地底,元九谪天涯。

举眼青云远,回头白日斜。

可能胜贾谊,犹自滞长沙。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翻译

长久以来我孤独离开群体,漂泊远离祖国。
只有琴声作伴,唯有酒当作归宿。
看到流水会感慨时光流逝,见到花开则伤感离别。
好友李三已去世,元九也被贬至遥远的地方。
抬头望去,青云高远,回首只见夕阳西下。
或许我能超越贾谊的才情,却仍滞留在长沙这样的地方。

注释

幽独:孤独。
辞群:离开群体。
去国赊:远离祖国。
只将:只有。
琴作伴:琴声作伴。
唯以:唯有。
酒为家:酒当作归宿。
感逝:感慨时光流逝。
因看水:看到流水。
伤离:伤感离别。
为见花:见到花开。
李三:人名,诗中友人。
埋地底:去世。
元九:人名,另一位友人。
谪天涯:被贬至遥远的地方。
举眼:抬头望去。
青云远:青云高远。
回头:回首。
白日斜:夕阳西下。
可能:或许。
胜贾谊:超越贾谊(古代著名文人)的才情。
犹自:仍然。
滞长沙:滞留在长沙。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漂泊生活的感慨。开篇“幽独辞群久,漂流去国赊”两句,描绘出诗人长时间与世隔绝、飘零他乡的凄凉情状。接着“只将琴作伴,唯以酒为家”写出了诗人孤独中的自我安慰,只有琴声和杯中酒是他的唯一陪伴。

中间两句“感逝因看水,伤离为见花”表达了诗人对流逝时光的感慨和每遇良辰美景便触发离别之苦。下文“李三埋地底,元九谪天涯”可能是引用历史上的人物事迹,来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境遇或情感。

最后两句“举眼青云远,回头白日斜”则描绘出诗人在自然景观中的孤独与无奈,时光流逝,日影西斜,更增添了一层愁绪。而结尾“可能胜贾谊,犹自滞长沙”则是诗人自比古人,以此表达自己的才华不被识别、碌碌无为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借古喻今的手法,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时光易逝的人生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

盛时陪上第,暇日会群贤。

桂折因同树,莺迁各异年。

宾阶纷组佩,妓席俨花钿。

促膝齐荣贱,差肩次后先。

助歌林下水,销酒雪中天。

他日升沈者,无忘共此筵。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东楼南望八韵

不厌东南望,江楼对海门。

风涛生有信,天水合无痕。

鹢带云帆动,鸥和雪浪翻。

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

日脚金波碎,峰头钿点繁。

送秋千里雁,报暝一声猿。

已豁烦襟闷,仍开病眼昏。

郡中登眺处,无胜此东轩。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去岁罢杭州今春领吴郡惭无善政聊写鄙怀兼寄三相公

为问三丞相,如何秉国钧。

那将最剧郡,付与苦慵人。

岂有吟诗客,堪为持节臣。

不才空饱暖,无惠及饥贫。

昨卧南城月,今行北境春。

铅刀磨欲尽,银印换何频。

杭老遮车辙,吴童扫路尘。

虚迎复虚送,惭见两州民。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州

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

路穿天地险,人续古今愁。

忽见千花塔,因停一叶舟。

畏途常迫促,静境暂淹留。

巴曲春全尽,巫阳雨半收。

北归虽引领,南望亦回头。

昔去悲殊俗,今来念旧游。

别僧山北寺,抛竹水西楼。

郡树花如雪,军厨酒似油。

时时大开口,自笑忆忠州。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