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蒋都官画像记

闻昔妖氛满巴蜀,所临州县偃如风。

其城陷者尽从贼,以义死之惟有公。

节与岷山高莫敌,名随皂水注无穷。

兰台秉笔今谁氏,舍此何由壮史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听说过去在巴蜀地区满是邪恶的气氛,所到之处像风一样被席卷。
那些被攻陷的城市的人大多投降了敌人,只有他以正义之名牺牲。
他的节操如同岷山般崇高无人能及,名声随着皂水江流传,永无止境。
如今兰台记录历史的笔落在谁手中呢?没有这样的记载,如何彰显他的英雄事迹。

注释

昔:过去。
妖氛:邪恶的气氛。
巴蜀:古代中国地区名。
州县:行政区划。
偃如风:像风一样被席卷。
陷者:被攻陷的人。
贼:敌人。
公:指某位有节操的人物。
节:节操。
岷山:中国西部山脉。
名:名声。
皂水:河流名。
兰台:古代官署名,负责记录史书。
谁氏:谁。
壮史功:彰显英雄事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战乱中坚守节操、壮烈牺牲的将军形象。首句“闻昔妖氛满巴蜀”指的是过去四川一带充斥着邪恶之气,暗示战争与动荡;“所临州县偃如风”则形容战乱之中,许多城池如同被风吹倒一般,易于失守。紧接着,“其城陷者尽从贼,以义死之惟有公”强调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多数人选择了投降,只有这位将军(“公”)坚持到最后,以身许国,壮烈捐躯。

下半首诗转向对这位将军的赞誉:“节与岷山高莫敌,名随皂水注无穷”表达了这位将军的节操如同岷山一般坚不可摧,他的名字将会像流水一样永远传颂下去。末句“兰台秉笔今谁氏,舍此何由壮史功”则是在问现在掌握历史记录的兰台(古代官署名)是哪位书吏,在提醒说如果不把这位将军的事迹记下来,将会错失了彰显他英勇事迹的机会。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高度评价,塑造了一位忠诚、坚定、壮烈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忠义之士的崇敬与怀念。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陵井喻氏岁寒山居

蕨平处士居山日,手种青松一万根。

岁月渐深枝尽偃,雪霜虽厚叶仍繁。

本营胜概逃轩冕,更结清风遗子孙。

寄语后人须爱护,莫教空有令名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高堂山兜率寺

孤绝不可状,此山馀旧闻。

因官多暇日,与客到深云。

门外一尘断,座中千里分。

劳生当自去,缭绕下西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宿斗山奉真宫

山形如斗势坡陀,魁枕杓携万尺高。

近世无人知火枣,当年有客得蟠桃。

灵蟾尚隐凝琼髓,神鹤常归堕玉毛。

一夜杉松响天籁,满空疑是奏云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宿隆平精舍

万木罗青盖,双峰敞翠屏。

风埃愁客路,钟鼓喜禅扃。

下马穿蒙密,随僧入杳冥。

俗襟如见濯,试为泻铜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