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斗山奉真宫

山形如斗势坡陀,魁枕杓携万尺高。

近世无人知火枣,当年有客得蟠桃。

灵蟾尚隐凝琼髓,神鹤常归堕玉毛。

一夜杉松响天籁,满空疑是奏云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山势如同斗笠倾斜,坡度陡峭,高耸入云。
近代已无人知晓火枣这种罕见之物,但昔日曾有游人获得蟠桃的传说。
神奇的蟾蜍隐藏着,凝结出如琼浆般的精华,神鹤常常归来,落下洁白的羽毛。
夜晚,杉松林中回荡着自然之声,仿佛在空中演奏着云中的乐器。

注释

山形:山的形状。
斗:像斗笠一样。
坡陀:倾斜的山坡。
魁枕杓:形容山势高耸。
火枣:罕见的植物,可能指珍稀果实。
蟠桃:神话中的仙桃。
灵蟾:神秘的蟾蜍。
凝琼髓:凝聚出如琼浆般的精华。
神鹤:神圣的仙鹤。
堕玉毛:落下洁白的羽毛。
杉松:常绿乔木。
天籁:自然的声音。
云璈:传说中的云中乐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景和神奇的仙境图画。开篇“山形如斗势坡陀,魁枕杓携万尺高”两句,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勾勒出宿斗山的雄伟姿态,山势险峻,如同天上的斗形星座悬挂,山巅之上更有神秘的云气缭绕,高达万尺。接着,“近世无人知火枣,当年有客得蟠桃”两句,讲述了传说中有人曾在此地采摘到仙果,而现在则无人知晓这山中的宝贵之物。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过去仙境故事的怀念,也透露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灵蟾尚隐凝琼髓,神鹤常归堕玉毛”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月亮中的兔(古人认为月中有兔,即“灵蟾”)似乎在凝视着天上的精华,而仙鹤则在玉石般洁白的云端来回飞翔,这些形象都带有浓厚的道家色彩,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长生不老的向往。

最后,“一夜杉松响天籁,满空疑是奏云璈”两句,以富有音乐感的语言,描绘了一场奇异的自然现象。山中的杉松在一夜之间似乎变成了奏鸣天籁的声音,而这声音又如同在演奏着云端上的仙乐,给人一种超凡入圣的错觉。这不仅是对大自然之声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和谐共鸣的一种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宿斗山奉真宫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精神世界的丰富想象。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宿隆平精舍

万木罗青盖,双峰敞翠屏。

风埃愁客路,钟鼓喜禅扃。

下马穿蒙密,随僧入杳冥。

俗襟如见濯,试为泻铜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寄子骏运使

西乡巴岭下,崄道入孱颜。

使骑到荒驿,野禽啼乱山。

问民青霭里,访古白云间。

几日南城路,新诗满轴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寄冯永州

山水永最善,守居闻更优。

烟云万石古,风月九岩秋。

几案少俗事,壶觞多雅游。

无因陪后乘,幽意满湘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寄成都赵资政

才承宠诏联公鼎,便谒除书别帝阍。

万口一词歌盛德,四年三度福遐藩。

已为魁垒无双士,更入摩诃不二门。

应笑临邛病痟客,最先参见在江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