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逢孙辂因得李频消息

灞上寒仍在,柔条亦自新。

山河虽度腊,雨雪未知春。

正忆同袍者,堪逢共国人。

衔杯益无语,与尔转相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灞桥边的寒气依旧存在,柳树的柔条却已自行翻新。
山河虽然已经度过寒冬腊月,但雨雪仍然不知春天已来临。
正在回忆同袍的战友,能遇到你这位共度国难的人真好。
举杯更加无言,与你的情感却越发亲近。

注释

灞上:指灞桥地区,位于今西安东郊,常用来形容送别或离别的场景。
柔条:这里指的是柳树柔嫩的枝条,柳树在古诗中常象征离别和思念。
自新:自行更新,此处指柳树自然地展现出新生的枝叶。
山河:指国家的疆域,这里泛指大地。
度腊:度过腊月,即过完冬天最寒冷的时期。
同袍者:战友或者亲密的同伴,袍原指古代士兵同穿的战袍,引申为共患难的人。
堪逢:能够遇到,有幸遇见。
共国:共同的国家,这里指有共同国籍或为同一国家奋斗的人。
衔杯:举杯饮酒。
益无语:更加没有言语,表达了深情无需多言的情境。
尔:你,指代对方。
转相亲:情感变得更加亲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春日寒冷依旧,自然景物尚未完全摆脱冬天的氛围,但细微之处却透露出新生力量的意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抒发了自己对于同袍兄弟、同僚之间的情谊和怀念之情。

"灞上寒仍在,柔条亦自新" 表现了春天到来时,大自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的寒意,但同时也能见到树木重新萌发的生机。"山河虽度腊,雨雪未知春" 则进一步强调了季节交替之际,山川河流依旧在经历冬日的严寒,而天空中雨雪尚未完全告别。

"正忆同袍者,堪逢共国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与自己身份相同的人员——即穿着同样官服的朝廷同僚的思念和牵挂。在这个背景下,“堪逢”意味着偶然相遇,"共国人"则是指共同服务于国家的朋友。

最后两句 "衔杯益无语,与尔转相亲" 描述了诗人在与友人相聚时,虽然举杯却难以言语,但通过这种默契的交流,彼此之间的情谊变得更加深厚。这里的“衔杯”意味着不自觉地将酒杯凑到嘴边,却因心情复杂而难以饮下;"益无语"则表明越来越沉默,以至于无法用言辞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尔转相亲"则是通过这种沉默的对视,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观察,更透露出了他对于友情和同僚情谊深切的情感。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途中逢进士许巢

声望去已远,门人无不知。

义行相识处,贫过少年时。

妨寐夜吟苦,爱闲身达迟。

难求似君者,我去更逢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途中寄刘沆

登车误相远,谈笑亦何因。

路入潇湘树,书随巴蜀人。

敛衣寒犯雪,倾箧病看春。

莫负髫年志,清朝作献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郭中山居

莫见一瓢离树上,犹须四壁在林间。

沈吟不寐先闻角,屈曲登高自有山。

溅石迸泉听未足,亚窗红果卧堪攀。

公卿若便遗名姓,却与禽鱼作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陪王大夫泛湖

去去凌晨回见星,木兰舟稳画桡轻。

白波潭上鱼龙气,红树林中鸡犬声。

蜜炬烧残银汉昃,羽觞飞急玉山倾。

此时检点诸名士,却是渔翁无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