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山居

莫见一瓢离树上,犹须四壁在林间。

沈吟不寐先闻角,屈曲登高自有山。

溅石迸泉听未足,亚窗红果卧堪攀。

公卿若便遗名姓,却与禽鱼作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不要只看见一瓢挂在树上离开,还需知晓四周的墙壁仍在林中环绕。
沉思无眠时先听到号角声,曲折攀登自然能到达高山之巅。
泉水击石飞溅声音听不够,窗下红果低垂伸手可摘。
达官贵人若能忘却名与姓,倒不如与飞禽走兽为伴,自在往还。

注释

莫见:不要只看。
一瓢:一个瓢,这里比喻微小之物或简朴生活。
离树上:从树上取下,离开树的状态。
犹须:还需要。
四壁:指房屋的四面墙,引申为生活环境。
沈吟:深思,沉思。
不寐:无法入睡,失眠。
先闻角:先听到号角的声音,可能暗示黎明将近或有事发生。
屈曲:曲折,弯弯曲曲。
登高:攀登到高处。
溅石迸泉:泉水撞击石头飞溅而出的景象。
听未足:听不够,意指享受不够这种自然之美。
亚窗:靠近窗户。
红果:红色的果实,象征美好而诱人。
卧堪攀:躺着就能伸手采摘,形容果实伸手可及。
公卿:古代的高官贵族。
若便:如果能够。
遗名姓:忘却自己的名声和身份。
禽鱼:飞禽走兽,泛指自然界的动物。
作往还:交往,往来,这里指过着与自然亲近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莫见一瓢离树上,犹须四壁在林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享受与依恋,即使是简单的雨水也能成为欣赏的对象,而四周环绕的林间则给予了他心灵的栖息之所。

接着"沈吟不寐先闻角,屈曲登高自有山"两句,显示出诗人对音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夜晚在沉思中听到远方传来的琴声,激发了他登山探幽的欲望,这种精神上的自足,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操。

再看"溅石迸泉听未足,亚窗红果卧堪攀"两句,诗人对山间溪流之美、果实之甘有着无法餍足的享受。这里的“亚窗”指的是窗边,“红果”可能是指山林中的野果,如山楂等,通过“卧堪攀”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亲密相处的情景。

最后"公卿若便遗名姓,却与禽鱼作往还"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他宁愿抛弃世间的荣华富贵,与山林中的鸟兽为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陪王大夫泛湖

去去凌晨回见星,木兰舟稳画桡轻。

白波潭上鱼龙气,红树林中鸡犬声。

蜜炬烧残银汉昃,羽觞飞急玉山倾。

此时检点诸名士,却是渔翁无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陪李郎中夜宴

间世星郎夜宴时,丁丁寒漏滴声稀。

琵琶弦促千般语,鹦鹉杯深四散飞。

遍请玉容歌白雪,高烧红蜡照朱衣。

人间有此荣华事,争遣渔翁恋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陪胡中丞泛湖

仙舟仙乐醉行春,上界稀逢下界人。

绮绣峰前闻野鹤,旌旗影里见游鳞。

澄潭彻底齐心镜,杂树含芳让锦茵。

凡许从容谁不幸,就中光显是州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偶作

直为篇章非动众,遂令轩盖不经过。

未妨溪上泛渔艇,又为门前张雀罗。

夜学事须凭雪照,朝厨争奈绝烟何。

若于岩洞求伦类,今古疏愚似我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