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秘书因寄马赠诗

丞相功高厌武名,牵将战马寄儒生。

四蹄荀距藏虽尽,六尺须头见尚惊。

减粟偷儿憎未饱,骑驴诗客骂先行。

劝君还却司空著,莫遣衙参傍子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丞相因功高而厌倦了武将的名声,将战马牵给儒生以显文治。
马蹄虽已不再征战,但那六尺长的鬃毛仍令人惊叹。
小偷憎恨它食量减少未能饱腹,骑驴的诗人却先它一步吟出骂世之诗。
劝你还是换回司空的官服吧,别让衙门参拜靠近子城边。

注释

丞相:指高级官员,这里泛指有很高功劳的官员。
厌武名:厌倦武将的名声。
儒生:指读书人,儒家学者。
四蹄:指马的四只脚。
荀距:指马蹄,荀即荀草,距是雄鸡脚后突出像脚趾的部分,这里形容马蹄。
藏虽尽:意指不再用于征战。
减粟:减少粮食,这里比喻战马不再需要大量饲料。
偷儿:小偷,这里可能指对马匹照顾不周的人。
憎未饱:因为马吃的少了而心生不满。
司空著:指高级官员的官服,司空是古代官职名。
衙参:在衙门参拜上司,指官场应酬。
子城:古代城市中的内城或附城,这里可能代指较为私密或内部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酬张秘书因寄马赠诗》。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丞相(即宰相)功绩的赞扬,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身的才情和幽默。

"丞相功高厌武名"一句,直接点出了丞相的高功与其在军事上的声望。"牵将战马寄儒生"则是说丞相将自己的战马赠送给读书人,这不仅体现了丞相的慷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接下来的"四蹄荀距藏虽尽,六尺须头见尚惊"两句,通过对马的描述,表现了对这匹战马力量强劲和速度快捷的赞叹。这里的"荀距"指的是马蹄间的距离,而"须头"则是形容马鬃长的样子。

第三句"减粟偷儿憎未饱",诗人巧妙地用了比喻,以小孩不愿意吃饭来隐喻自己对待赠予之物的态度。最后一句"骑驴诗客骂先行"则是说诗人自己虽然骑着骡子,但却以诗人的身份在前方领路,展示了诗人的自信和才华。

整首诗通过对丞相功绩的赞美,以及对赠予马匹的感激之情,展现了一种文人与武将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诗中的语言活泼自然,充满了幽默感,不失为一首风格独特的情谊诗篇。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酬李浙西先因从事见寄之作

近日金銮直,亲于汉珥貂。

内人传帝命,丞相让吾僚。

浙郡悬旌远,长安谕日遥。

因君蕊珠赠,还一梦烟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酬周从事望海亭见寄

年老无流辈,行稀足薜萝。

热时怜水近,高处见山多。

衣袖长堪舞,喉咙转解歌。

不辞狂复醉,人世有风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

前年科第偏年少,未解知羞最爱狂。

九陌争驰好鞍马,八人同著綵衣裳。

自言行乐朝朝是,岂料浮生渐渐忙。

赖得官闲且疏散,到君花下忆诸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褒城驿

严秦修此驿,兼涨驿前池。

已种千竿竹,又栽千树梨。

四年三月半,新笋晚花时。

怅望东川去,等闲题作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