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九)

自我来关辅,南山得再游。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

菖蒲人不识,生此乱石沟。

山高霜雪苦,苗叶不得抽。

下有千岁根,蹙缩如蟠虬。

长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自从我来到关辅之地,又能重游南山。
山中的景物又有什么呢,只是草木在深深的幽静中显得美丽。
菖蒲这种植物很少有人认识,却生长在这乱石沟壑之中。
山势高峻,寒霜严雪,使得菖蒲的嫩苗无法正常生长。
它的根部深入地下千年,蜷曲得如同盘旋的龙。
长久以来,它守护着这片山林,我德行浅薄,怎敢妄图窃取它的美。

注释

关辅:古代地区名,指函谷关以西、黄河以东的地区。
南山:泛指南方的山,这里指诗人游览的山。
媚:形容草木在深幽中显得更加娇艳。
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人认为有辟邪之效。
乱石沟:形容沟壑中石头杂乱堆积。
霜雪苦:形容气候寒冷,对植物生长不利。
蟠虬:盘绕的龙,形容根部弯曲的样子。
鬼神守:象征守护者或自然之力。
德薄:品德浅薄,谦虚的说法。
偷:偷取,这里指妄想占有。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美景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山野景色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自我来关辅,南山得再游。”开篇即表明诗人再次踏足南山,这里的“关辅”可能指的是山谷之间的狭窄之地。这里通过重游旧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纽带。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诗人在山中漫步,发现了一片美丽而幽静的草木,这里的“媚”字用得恰到好处,形容着草木生长在深幽之地的姿态。

“菖蒲人不识,生此乱石沟。”这里的“菖蒲”是一种水生植物,诗人指出大多数人都不认识这种生长在乱石溪流中的植物,这里显示了诗人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界独特景象的欣赏。

“山高霜雪苦,苗叶不得抽。”这两句描绘了山中严酷的环境,山高处积雪覆盖,草木难以生长。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顽强。

“下有千岁根,蹙缩如蟠虬。”这里的“千岁根”形象地表达了一种生命力极其旺盛的状态,而“蹙缩如蟠虬”的比喻,则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力量感。

最后两句,“长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诗人以此表明,这些生长在险峻山中的草木,即便是鬼神也要加以保护,而自己则没有足够的德行去做这种事情。这不仅表现了对自然之物的尊重,也反映出诗人的自谦与敬畏之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十)

我归自南山,山翠犹在目。

心随白云去,梦绕山之麓。

汝从何方来,笑齿粲如玉。

探怀出新诗,秀语夺山绿。

觉来已茫昧,但记说秋菊。

有如采樵人,入洞听琴筑。

归来写遗声,犹胜人间曲。

形式: 古风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十一)

野菊生秋涧,芳心空自知。

无人惊岁晚,惟有暗蛩悲。

花开涧水上,花落涧水湄。

菊衰蛩亦蛰,与汝岁相期。

楚客方多感,秋风咏江蓠。

落英不满掬,何以慰朝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

中朝鸾鹭自振振,岂信边隅事执鼖。

共怪书生能破的,也如骁将解论文。

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长思逐马军。

观汝长身最堪学,定如髯羽便超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次韵子由论书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矉,璧美何妨椭。

端壮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独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落,结束入细么。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尔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形式: 古风 押[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