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十)

我归自南山,山翠犹在目。

心随白云去,梦绕山之麓。

汝从何方来,笑齿粲如玉。

探怀出新诗,秀语夺山绿。

觉来已茫昧,但记说秋菊。

有如采樵人,入洞听琴筑。

归来写遗声,犹胜人间曲。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从南山归来,山色依然清晰可见。
我的心随白云飘荡,梦境萦绕在山脚下。
你从哪里而来,笑容洁白如玉。
你掏出新的诗篇,优美的言辞比山色更绿。
醒来后一片模糊,只记得你说过秋天的菊花。
就像采樵人进入洞中,聆听琴瑟筑音。
回来后写下那些声音,胜过世间一切乐曲。

注释

我:主语。
归:返回。
自:从。
南山:南山。
山翠:青翠的山色。
犹:仍然。
在目:映入眼帘。
心:内心。
随:跟随。
白云:白色的云彩。
去:飘向。
梦:梦境。
绕:环绕。
山之麓:山脚。
汝:你。
何方:何处。
笑齿:笑容。
粲如玉:洁白如玉。
探怀:从怀中取出。
新诗:新作的诗。
秀语:优美的言语。
夺:超过。
山绿:山色的翠绿。
觉来:醒来。
茫昧:模糊不清。
但:只。
记:记得。
说:述说。
秋菊:秋天的菊花。
有如:如同。
采樵人:打柴的人。
入洞:进入洞穴。
听:聆听。
琴筑:琴瑟筑音。
归来:回来后。
写:写下。
遗声:遗留的声音。
胜:胜过。
人间曲:人间的音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来后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和内心世界的交融。"我归自南山,山翠犹在目"表达了诗人对南山美丽景色的难以忘怀,视觉记忆依旧鲜活。"心随白云去,梦绕山之麓"则展现了诗人的心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心灵也随着那飘逸的白云在山川之间自由漫游。

"汝从何方来,笑齿粲如玉"这两句透露出诗人遇见一位女子,她的笑容如同珍珠般耀眼,给诗人带来了惊喜和美好的情感体验。紧接着"探怀出新诗,秀语夺山绿"表明诗人被这一刻的美好所激发,创作了新的诗篇,那些优美的语言甚至胜过了大自然的翠绿。

"觉来已茫昧,但记说秋菊"则是对前一刻情感体验的回忆,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但那关于秋天菊花的对话依旧清晰。"有如采樵人,入洞听琴筑"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情趣,或许是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和艺术创作的灵感。

最后"归来写遗声,犹胜人间曲"则是对诗人归来后继续创作的声音的赞美,那些留下的旋律甚至超越了世间的乐曲。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体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十一)

野菊生秋涧,芳心空自知。

无人惊岁晚,惟有暗蛩悲。

花开涧水上,花落涧水湄。

菊衰蛩亦蛰,与汝岁相期。

楚客方多感,秋风咏江蓠。

落英不满掬,何以慰朝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

中朝鸾鹭自振振,岂信边隅事执鼖。

共怪书生能破的,也如骁将解论文。

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长思逐马军。

观汝长身最堪学,定如髯羽便超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次韵子由论书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矉,璧美何妨椭。

端壮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独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落,结束入细么。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尔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岭山。

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

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从戎拟学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