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荒郊人事绝,欢喜见时髦。
旧业椽为笔,新官草染袍。
幽明终考绩,州县岂徒劳。
况有松筠性,凌寒节更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时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人对职守的忠诚和个性品格的独特之处。开篇“荒郊人事绝,欢喜见时髦”两句,诗人描绘了一片荒凉偏远之地,人们稀少,但却意外发现一些年轻时尚的人物,显示出一种对新生力量的欣赏和期待。
接着,“旧业椽为笔,新官草染袍”则透露了诗人对于过去经验与新的开始的重视。这里的“旧业椽为笔”,暗示着对过往工作的总结和回顾,而“新官草染袍”,则是对未来职责的期待与准备,显示出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态度。
在“幽明终考绩,州县岂徒劳”中,诗人表达了对于工作成效的关注,以及对于公正评价的期望。无论是在光亮还是隐秘的环境下,最终都会有一个公允的评判,而不是简单的辛勤付出。
最后,“况有松筠性,凌寒节更高”则是对送行者品性的赞美。“松筠性”指的是坚韧不拔,如松树般经得起风霜的个性,而“凌寒节更高”,则形容其品德如同越过严冬依然屹立不倒的松枝,更加突显了送行者的高洁节操。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品格的高度评价和美好祝愿。
不详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之子当为邑,吾朝信择人。
位卑难立事,任重合忧民。
槃瓠多遗种,桃源即近邻。
登临如有见,才思日应新。
待诏何年别玉堂,笔端浑欲继钟王。
官资未出风尘外,踪迹曾亲日月光。
扶老只今非远道,荐能从此有封章。
庐陵若要高文写,争得滁州在故乡。
名在乡书久,恩由父任优。
从今绍清白,即此是箕裘。
交结多良士,经过半旧游。
举知应有望,鸿翼伫横秋。
先朝名士有遗孙,狼藉麻衣化洛尘。
笔下每求千古意,醉中曾过几回春。
劳生只见年年老,客路相逢事事新。
满座狂歌时莫笑,眼看燕市若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