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白鹿歌

山中白鹿老而灵,有客有客占鹿鸣。

我寻石门不知处,道人出洞欢相迎。

修行无力有我相,不应信息令渠惊。

吁嗟至人离诸有,一切相自有心生。

桃源意行花两岸,山阴兴尽雪三更。

道人道人苦多事,尔自采药渠食萍。

白云满洞不须扫,客去客来云无情。

我闻神仙游处白鹤叫,试听夜半空中声。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中的白鹿年岁渐长却依然通灵,有位客人来访,鹿儿应声而鸣。
我寻找石门却无从知晓位置,道人从洞中出来,满心欢喜地迎接我。
修行中难以去除自我意识,我不应因消息打扰他修行,让他受惊。
唉,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已超脱世俗,一切现象都由内心产生。
沿着桃花源般的路径漫步,欣赏两岸花开,直到山阴处夜深雪落。
道人啊,道人事务繁多,你自己采药为食,连萍藻也不放过。
洞中的白云无需清扫,来客去留,白云皆无情感。
我听说神仙游历之处常有白鹤长鸣,试着聆听深夜空中的声音。

注释

白鹿:象征长寿和仙气。
占鹿鸣:鹿鸣回应客人到来。
石门:可能指隐居之地。
道人:修道之人。
修行:修炼、修行。
有我相:执着于自我存在的观念。
至人:道德非常高尚的人。
桃源: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山阴:山的北面,这里指夜晚。
食萍:以草本植物为食。
白云:象征纯洁或仙气。
空中声:夜半的鹤鸣声。

鉴赏

这首宋诗《仙都白鹿歌》描绘了一幅山中隐逸生活的画面。首句“山中白鹿老而灵”,以白鹿的长寿和灵性开篇,暗示了山中的神秘与超凡。次句“有客有客占鹿鸣”,引入访客与鹿鸣的互动,增添了生动气息。

诗人“我寻石门不知处”,表达了对隐秘仙境的好奇与追寻,而“道人出洞欢相迎”则体现了山中高人的热情好客。接下来,“修行无力有我相”,揭示了修行者虽有修为但仍未完全去除自我意识的微妙状态。

“不应信息令渠惊”一句,表明诗人尊重道人的清修生活,不愿打扰。诗人感叹“至人离诸有”,认为真正的高人已超脱世俗,一切皆由心生。行至“桃源意行花两岸”,诗人沉浸在如桃花源般的美景中,直到“山阴兴尽雪三更”。

最后,诗人指出道人生活的简单与自然,“道人苦多事,尔自采药渠食萍”,并描述洞中白云无心,来去自如。结尾以“我闻神仙游处白鹤叫,试听夜半空中声”,以白鹤的叫声象征仙人的踪迹,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隐士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超然境界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追求。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50)

林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头吟

弹却眼中泪,自唱白头吟。

借君向时耳,明妾今朝心。

身苦尚可忍,心苦不可禁。

妾心似妾镜,对景长相寻。

君心似君琴,转手成别音。

失身妾命薄,轻身妾恨深。

再唱白头吟,击碎青玉簪。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

杂述

俗士心胸塞,高人眼目醒。

罗浮夜半日,南极海中星。

观心无别法,问梦有前人。

夜或长于夜,身还外此身。

万种由心造,千灵并我生。

病中闻蚁斗,悟处喜驴鸣。

天因断鳌立,人共裸虫生。

积气元无物,含灵总有情。

坏衲归杜窖,还舟上玉天。

莫疑佛富贵,不信鬼神仙。

功名祇可笑,时命偶相当。

鸡豕能为帝,蚍蜉亦有王。

色界真魔界,仙乡半醉乡。

错寻醒酒石,痴觅返魂香。

生白灵观妙,飞玄隐韵奇。

不嫌崇有论,却爱步虚词。

叱诃郑玄日,挦扯义山时。

谁信冢中易,人疑昆里诗。

檐夫通笔意,海客悟琴心。

禅法空中得,书生纸上寻。

形式: 古风

读关尹子

杏坛之外圣人徒,千载遗编喜卷舒。

一字名篇原易卦,万言论道广聃书。

黄庭丹学分苗裔,紫府仙经得绪馀。

正为文章太奇崛,寻常眼目亦痹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杂述(其六)

坦腹东床佳婿,企脚北窗真人。

谈笑眼前事业,风流膜外精神。

形式: 六言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