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

杜鹃花下杜鹃啼,苦雨凄风梦亦迷。

古庙衣冠人再拜,重楼关锁鸟无栖。

幽囚白发哀蝉咽,久戍黄沙病马嘶。

未抵闻鹃多少恨,况逢春暮草萋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杜鹃》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以杜鹃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充满悲凉与哀愁的画面。

首联“杜鹃花下杜鹃啼,苦雨凄风梦亦迷”,开篇即以杜鹃鸟的啼声和苦雨凄风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杜鹃鸟的啼叫,既是自然界的声音,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悲鸣。苦雨和凄风不仅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颔联“古庙衣冠人再拜,重楼关锁鸟无栖”,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凉的意境。古庙中的人们在进行着虔诚的礼拜,但庙宇的封闭与鸟儿无处栖息的景象形成对比,凸显了人类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里,庙宇象征着某种信仰或理想,而鸟儿的无处栖息则象征着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孤独与无助。

颈联“幽囚白发哀蝉咽,久戍黄沙病马嘶”,通过“幽囚”、“白发”、“哀蝉”、“久戍”、“黄沙”、“病马”等意象,描绘了一个年老体衰、长期在外、饱受苦难的人物形象。蝉的哀鸣和马的嘶吼,不仅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是人物内心痛苦的外化。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物在艰难环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尾联“未抵闻鹃多少恨,况逢春暮草萋萋”,将主题升华。杜鹃鸟的啼叫不仅仅是对春天的呼唤,更是对生命、自由和希望的渴望。在春暮之时,草木茂盛,却也预示着季节的更替,生命的轮回。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由、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杜鹃》一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其一)

无端桴鼓扰京师,犹记昌陵鼎盛时。

今日黄天传角道,非徒赤子弄潢池。

冠缨且教宫人战,绣镼还充司隶仪。

昼夜金吾曾不禁,未知盗首定何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其二)

九百《虞初》小说流,神施鬼设诩兵谋。

明知篝火均狐党,翻使衣冠习狗偷。

养盗原由十常侍,诘奸惟赖外诸侯。

竹筐麻瓣书团字,痛哭谁陈恤纬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其三)

博带峨冠对旧臣,三年缄口讳维新。

仅将儿戏尘羹事,付与尸居木偶人。

绍述政行皆铁案,党人狱起又黄巾。

即今刚赵来宣抚,犹信投戈是义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怀丘仲阏逢甲

沧海归来鬓欲残,此身商榷到蒲团。

哀弦怕听家山破,醇酒还愁来日难。

绕树乌寻谁屋好?衔雏燕喜旧巢安。

朝朝曳杖看山去,看到斜阳莫倚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