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路拯北游

六月地欲赤,驱车河朔行。

王师备戎狄,游子念功名。

尽识山川险,深穷彼我情。

归来具封奏,直上请长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六月大地即将变得炽热,我驾车前往河朔地区。
朝廷军队严阵以待外敌,游子心中挂念建功立业。
沿途尽知山川之险峻,深入理解你我之间的感情。
归来后详尽陈述所见所闻,直接请求披挂长缨立功疆场。

注释

地欲赤:形容六月天气炎热,土地仿佛要变红。
河朔:黄河以北的地区。
王师:朝廷的军队。
游子:指离家在外的人。
功名:指功勋和名声。
山川险:形容地理环境的艰险。
彼我情: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情感。
封奏:密封的奏章,向朝廷报告。
长缨:古代的一种长绳,象征着请缨杀敌的决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军事将领在六月炎热季节踏上战场的情景。"六月地欲赤,驱车河朔行"两句生动地勾勒出夏日的炙热和将军们奔赴战场的情形,其中“河朔”指的是边疆地区,这里的描写展示了北方边陲的荒凉与战争的紧张气氛。"王师备戎狄,游子念功名"表明了士兵们为了国防和个人荣誉而战斗的心境。

接下来的“尽识山川险,深穷彼我情”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了解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情感。这里,“山川险”可能是指战场的地理环境复杂多变,而“彼我情”则可能暗示着战争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归来具封奏,直上请长缨”,描绘了将领返回后准备向皇帝汇报战果,并且请求延长自己指挥作战的权力。"具封奏"意味着正式的文书报告,而"直上请长缨"则透露出将军希望能够继续在前线发挥作用,展现了他对战争的责任心和忠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态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沉而又复杂的情感与主题。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送演教大师东游

野客相知久,年来发渐华。

衣冠从异教,言行似儒家。

通塞随天命,遨游遍海涯。

武夷应有会,好去醉流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酸枣邓主簿

畿县官虽小,京华日可亲。

文章成薄俗,交结最难人。

典学应无废,存诚况已纯。

邦工寻尺用,杞梓讵沉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闽中岁暮

休道南人暖过冬,苦寒今与北方同。

霜严欲裂地到底,日短不行天正中。

谁使智愚相伴老,便将荣辱断还空。

乡愁莫更欺閒客,薄酒从来亦有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哭十侄

到官六月寄书回,未病封题死后开。

一命至卑人尽得,九泉何事独相催。

唯忧旅榇还乡远,况是亲丧继踵来。

数世学文终若此,可怜门户转隳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