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李白

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

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

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

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昔日宫殿歌颂昭阳,怎会想到人间会有夜郎之行。
明亮的月亮映照江面依然如故,青翠的山峦下埋藏着英魂香气长存。
不再寻找饭颗山的旧友,而是选择在汨罗江上放纵狂奔。
我决心骑着巨鲸回归浩渺宇宙,特意来到这里,在沧浪水中洗涤心灵。

注释

宫殿:古代帝王的住所。
昭阳:古代宫殿名,此处代指宫廷生活。
夜郎:古国名,偏远之地,此处象征艰难困苦。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纯洁和永恒。
青山:青翠的山峦,常用来寄托哀思。
饭颗山:传说中的地方,可能指隐居之处。
汨罗江:楚国河流,屈原投江之地,象征忠诚与悲剧。
鲸:神话中的巨兽,象征壮志或超脱。
汗漫:广阔无垠,形容宇宙或天地。
沧浪:古代水名,此处寓指世间或自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忆李白》,通过对李白的回忆和想象,表达了对这位唐代诗仙的敬仰与怀念。首句“当年宫殿赋昭阳”,提及李白曾为宫廷诗人,才华横溢;“岂信人间过夜郎”则暗示李白的放荡不羁,如同夜郎国的豪情。接下来,“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描绘了李白诗意的生活和永恒的精神,即使肉体逝去,精神犹在江河间流传。“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暗指李白的狂放个性,不拘小节,选择在汨罗江畔寄托情感。“定要骑鲸归汗漫”借用神话,表现李白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理想,“故来濯足戏沧浪”则以戏水表达李白的洒脱与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辛弃疾的笔触,将李白的形象塑造得既豪放又深沉,展现了他对李白人格魅力的独特理解和敬仰。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丙寅九月二十八日作来年将告老

渐识空虚不二门,扫除诸幻绝根尘。

此心自拟终成佛,许事从今只任真。

有我故应还起灭,无求何自别冤亲。

西山病叟支离甚,欲向君王乞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丙寅岁山间竞传诸将有下棘寺者

去年骑鹤上扬州,意气平吞万户侯。

谁使匈奴来塞上,却从廷尉望山头。

荣华大抵有时歇,祸福无非自己求。

记取山西千古恨,李陵门下至今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仙迹岩

地秘岩藏骨,溪灵膝印痕。

虚床惟太姥,别席尽曾孙。

披牒秦朝远,遗坛汉祀存。

何时幔亭侧,重复见幢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玉真书院经德堂

平生经德几人知,莫忘当年两字师。

绝代本无空谷叹,逢人且觅瑱山诗。

千章古木阴浓处,万卷藏书读尽时。

却把一杯堂上笑,世间多少啖名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