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齐鲁西风草树秋,川原高下过东州。
道边白鹤来华表,陌上苍麟卧古丘。
九曲半应非禹迹,三山何处是仙洲。
径行俯仰成今古,却忆当年赋远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和古人对历史的回忆。开篇"齐鲁西风草树秋,川原高下过东州",通过对齐鲁一带秋风起伏、草木凋零以及河流两岸地势起伏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行走在道中的所见所感。
接着"道边白鹤来华表,陌上苍麟卧古丘",诗人观察到路边有白鹤飞临,并且在野外看到了一只苍老的麟(传说中的一种祥瑞之兽)安详地躺在古老的土丘旁。这里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蕴含了诗人对和谐美好、祥瑞降临的期待。
"九曲半应非禹迹,三山何处是仙洲"一句,则是诗人在观察地理形态时引发的历史联想。九曲半应可能指的是河流的曲折,也许是对大禹治水的传说的一种回忆。而“三山”则让人不禁想到那些传说中的仙岛,诗人似乎在追问这些神秘之地是否真的存在。
最后"径行俯仰成今古,却忆当年赋远游"一句,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和对历史遗迹的想象,诗人仿佛也将自己融入了这个时间长河之中,感慨于自己的行踪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同时回忆起往年游历时所写下的诗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传说的深情追想,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思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向往。
不详
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游客淹星纪,裁诗鍊土风。
今看乘传去,那与问津同。
南郡迎徐子,临川谒谢公。
思归一惆怅,于越古亭中。
九灯传像法,七夜会龙华。
月静金田广,幡摇银汉斜。
香坛分地位,宝印辨根牙。
试问因缘者,清溪无数沙。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
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
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