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县法台寺灌顶坛诗

九灯传像法,七夜会龙华。

月静金田广,幡摇银汉斜。

香坛分地位,宝印辨根牙。

试问因缘者,清溪无数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九盏灯传递佛法,七天连续举行龙华会。
月光如镜照在广阔的金田,经幡随风摇曳在银色的天河边。
在香坛上划分了各自的区域,珍贵的宝印辨别着修行者的根基和成就。
请问有缘人,这因果循环中又有多少清溪般的沙数难以计数。

注释

九灯:指多盏佛灯。
像法:佛法的形象或教义。
七夜:七天。
龙华:佛教中的重要节日。
金田:比喻修行者的内心世界。
幡:佛教仪式中使用的旗子。
银汉:银河,这里指天空。
香坛:供奉香火的祭坛。
宝印:象征权威和修行成就的印章。
根牙:比喻修行者的根基和修为。
因缘:佛教中的因果关系。
清溪:比喻世事的流转或修行的历程。
沙:佛教中常用来形容数量众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严而神秘的佛教仪式,可能是关于佛教灌顶仪式的描述。诗中“九灯传像法”、“七夜会龙华”表明了仪式的隆重和神圣性,"月静金田广"则描绘了一种清净而辽阔的场景,而"幡摇银汉斜"则形象地表达了幡旗在光线中飘动的情景。香坛分地位,宝印辨根牙,是对仪式中香坛和宝印用途的细节描述。最后两句“试问因缘者,清溪无数沙”则是对参与仪式之人所追求的深远因缘以及自然界的美好进行探讨。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古朴,颇具唐代诗风格特色。

收录诗词(37)

张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 生卒年:约715~约779

相关古诗词

晚次淮阳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

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

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游灵岩

灵岩有路入烟霞,台殿高低释子家。

风满回廊飘坠叶,水流绝涧泛秋花。

青松阅世风霜古,翠竹题诗岁月赊。

谁谓无生真可学,山中亦自有年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酬张二十员外前国子博士窦叔向

故交日零落,心赏寄何人。

幸与冯唐遇,心同迹复亲。

语言未终夕,离别又伤春。

结念湓城下,闻猿诗兴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