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游客淹星纪,裁诗鍊土风。
今看乘传去,那与问津同。
南郡迎徐子,临川谒谢公。
思归一惆怅,于越古亭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名为《送窦十九判官使江南》。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送别朋友前往江南任职的情景下,流露出对友人的羡慕和自己留下的孤独感怀。
"游客淹星纪,裁诗鍊土风。"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游历天涯海角的游子情怀,以及通过写作来记录地方文化特色的一种文学追求。在这里,"淹星"指的是长时间的旅行,而"裁诗鍊土风"则形象地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对地方风俗的深刻把握。
"今看乘传去,那与问津同。" 这两句转折,表达了现在目送朋友离去,与古人问路津桥的情景相比,显得格外沉重。这里的"问津"是指古人行旅时询问渡口之意,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友人的离开给自己带来的深刻影响。
"南郡迎徐子,临川谒谢公。" 这两句写的是朋友前往江南任职的场景,"南郡"和"临川"都是指向朋友即将到达的地方,而"徐子"和"谢公"则是对朋友的尊称或者隐喻,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才华和地位的赞赏。
"思归一惆怅,于越古亭中。" 最后两句流露出诗人自己留下的孤独感怀和对朋友离去后的深切思念。在这里,"惆怅"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而"于越古亭中"则是诗人在古老的亭子里沉浸在对友人的思念之中。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文学才华,同时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朋友离去的惆怅和对远方世界的向往。
不详
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九灯传像法,七夜会龙华。
月静金田广,幡摇银汉斜。
香坛分地位,宝印辨根牙。
试问因缘者,清溪无数沙。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
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
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灵岩有路入烟霞,台殿高低释子家。
风满回廊飘坠叶,水流绝涧泛秋花。
青松阅世风霜古,翠竹题诗岁月赊。
谁谓无生真可学,山中亦自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