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郴江东畔小禅林,谁见当年地布金。
夜磬一敲僧定出,水声东去月西沉。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首句"郴江东畔小禅林"设定了场景,郴江边上有一个安静的小寺庙,这个环境已经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紧接着"谁见当年地布金"则是对过去辉煌历史的一种反思和怀念,当年的繁华如今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回忆。
"夜磬一敲僧定出"这句通过夜晚寺庙中磬的一声响起,揭示了僧人已经进入到禅定的状态,这种场景营造了一种宁静、庄严的氛围。最后"水声东去月西沉"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江水淌过的声音逐渐远去,而那轮明月则在西边的天际下沉。这既是时间流逝的一个象征,也增添了画面的一种深远和空旷。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寺庙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宁静的心境。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种历史沧桑感,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繁华与现在宁静之间对比的独到见解。
不详
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勾践因何渡楚川,苍苍双石卧寒烟。
当时纵使为淫巧,片石安能作履穿。
藜杖芒鞋过水东,红裙寂寞酒樽空。
郡人见我应相笑,不似山公与谢公。
竹外长桥过水西,林中钟磬旧禅扉。
筇迎残月僧包去,帆背斜阳客艇归。
芳春閤外茂林中,池上新桥路径通。
谁种松篁藏古意,我栽桃李引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