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李丞相游山

海山幻出化人宫,楼观新崇万指容。

云雾入檐银色界,藤萝昏雨妙高峰。

放怀久已参黄檗,雅志无疑伴赤松。

欲去更闻狮子吼,忘归桥下兴犹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海上的山峦幻化成宫殿,新建的楼阁容纳万人观赏。
云雾缭绕,仿佛银色世界降临屋檐,藤萝在雨中显得格外高峻奇妙。
我早已放开胸怀,深入禅修如黄檗般深沉,高尚的志向如同赤松无暇。
想要离去,又听到狮子吼般的佛法教诲,即使在桥下也流连忘返,兴致浓厚。

注释

海山:比喻虚幻或仙境的山。
幻出:幻化出现。
化人宫:变化成人的宫殿,可能指仙宫或寺庙。
楼观:楼阁观景台。
新崇:新建且崇高。
万指容:能容纳很多人。
云雾:自然景象,象征神秘。
入檐:进入屋檐范围。
银色界:形容云雾白茫茫的样子。
藤萝:攀援植物,常用于描绘山间景色。
昏雨:阴雨天。
妙高峰:美妙的高峰。
放怀:放开胸怀,指心灵自由。
参黄檗:参悟禅理,黄檗是一种苦味的树皮,常用来比喻修行。
雅志:高尚的志向。
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象征超脱。
狮子吼:佛教术语,比喻佛法的威严和教诲。
忘归:忘记回家,流连忘返。
桥下:桥下的场景,可能暗示静谧或禅意。
兴犹浓:兴趣或兴致仍然浓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充满了仙境般的意象。"海山幻出化人宫"一句,将海山比作仙境之宫,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神往和想象。"楼观新崇万指容"则是对这仙宫中楼阁建筑宏伟规模的一种描写。

接下来的两句"云雾入檐银色界,藤萝昏雨妙高峰"更为画面增添了神秘和超凡的气氛。云雾缭绕于屋檐之下,形成了一片银色的世界,而藤萝编织成网在细雨中显得更加高远而神秘。

诗人随后提到自己已久不再参访黄檗(可能指的是某个佛教场所或修行之地),但仍怀抱雅志,与赤松为伴。这里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

最后两句"欲去更闻狮子吼,忘归桥下兴犹浓"则表达了诗人在游览中被景色所吸引,即使想要离开,也会因为听到狮子吼声(可能是指某种自然之声)而沉醉于这份美好之中,从而忘记返回的念头,桥下的兴趣仍旧浓厚。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和心灵世界的深刻感悟与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次友人书怀(其一)

此生无意入修门,粗饱鸡豚短褐温。

卜筑几椽临水屋,经营数亩傍山园。

酒杯剩喜故人饮,书帙能遮老眼昏。

身世颇同猿择木,功名谁问鹤乘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次友人书怀(其三)

布谷催春惜雨乾,白鸥江上未盟寒。

且倾客子酴醾酒,共享先生苜蓿盘。

我已悬车羞碌碌,公当鸣佩称珊珊。

休文才思虽多病,可是空吟红药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友人书怀(其二)

肠断春风杨柳花,中原何日再京华。

将军未报歌三箭,乐府徒传舞两娃。

会见敌营如竹破,不应淮甸又兵加。

频年寒食常为客,强索芳樽乐有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次友人寒食书怀韵二首(其二)

孤生投老急菟裘,万里云山已倦游。

共喜石交逢异县,更陪綵笔赋春愁。

无心俯仰犹多事,与世浮沉己拙谋。

冷雨吹花作寒食,三杯软饱且眠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