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口道中三首(其一)

舟行邈栖迟,江流潏排荡。

鱼惊跃或出,鹭下飞何飏。

交游偶相舍,偃息聊自放。

回首失匡庐,云霏暮方上。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翻译

船行在遥远的水域,江水汹涌起伏。
鱼儿受惊跳跃而出,白鹭翩翩飞翔不知去向。
朋友们偶尔相聚,暂且放松休息。
回望却已看不见庐山,暮色中云雾缭绕升起。

注释

舟:船只。
邈:遥远。
栖迟:停留。
潏:水流涌动。
排荡:动荡不安。
鱼惊:鱼儿受惊。
跃:跳跃。
鹭:白鹭。
下飞:向下飞。
何飏:往何处飞。
交游:交往的朋友。
偶:偶然。
相舍:相聚。
偃息:休息。
聊自放:随意放松。
回首:回头望去。
失:看不见。
匡庐:指庐山。
云霏:云雾。
暮方上:傍晚开始升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河舟行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偶得片刻自我放松的喜悦。首句“舟行邈栖迟”设置了整体氛围,舟船在悠长的水面上缓慢前进,给人以静谧之感。接着“江流潏排荡”进一步渲染了江水的波涛声响,使读者仿佛能够听见那哗哗的水声。

“鱼惊跃或出,鹭下飞何飏”则是对水生动植物生活的观察,展示了诗人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的热爱。鱼儿偶尔跃出水面,鹭鸟在空中自由飞翔,这些生动的画面增添了诗歌的生机。

“交游偶相舍,偃息聊自放”表达了诗人与旅伴偶然分别后的心情。在这短暂的独处时光里,诗人选择了放松自己,与自然和解,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最后两句“回首失匡庐,云霏暮方上”则是诗人在回望居所同时,感受到时间流逝和日暮天际的意境。"匡庐"一词暗示了归宿的渴望,而“云霏暮方上”则描绘出暮色渐浓,云层覆盖着夕阳的壮丽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生活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题步君叙园亭

我爱练湖春柳好,四十里围青玉城。

平流中澄绿镜匣,远山旁卧翠虎横。

黄林主人乐此地,瞰压湖面开以亭。

常将醉目望野色,数曲老画谁家屏。

山禽水鸟尽相识,飞入栏壁驯不惊。

有时落照到波上,一眼万叠金鳞明。

伊余与世既龃龊,奈此有地来归耕。

回头把眼看市道,愁向尘埃著脚行。

形式: 古风

题满氏申申亭

申申亭者名自谁,河东丈人身铭之。

方其作亭自休息,固欲申畅名其题。

虽然自奉颇幽乐,岂敢兼忽当世为。

若日所忧非所及,因以遁世无闷辞。

丈人疏高喜自适,去不限约来无时。

门无宾僚车马绝,室有几杖衣冠攲。

夜径行招海月伴,昼榻坐与天云期。

春林喧和鸟声好,胜听俗论相哑咿。

尘埃纵尔得风力,卒不到此徒自飞。

亭前朱朱有冶态,亭下白白无俗姿。

好木留存竟见实,恶草锄拔无容茨。

尝闻景胜未易敌,须有大句相参差。

故吾经年不敢往,日望诗老力可支。

偶来为游适已晚,花梢尚有春馀遗。

高哦绕树惜时节,拾嚼红庁行逶迟。

回看北林竹万颗,寒气欲起凌人威。

清风时来助气势,寒甲夜聚言语私。

方将投间日来此,脚踏树下成交蹊。

无端尘土又为隔,明日跨马西北驰。

心思梦好定频到,不必直俟归风吹。

形式: 古风

噫田操四章章六句寄呈王介甫(其二)

田彼黍矣,几不螽蝝。我人之耕,而不谋年。

唯其不谋年,是用卒食于田。

形式: 琴操 押[先]韵

赠王平甫

当世所交识者稀,十年闻子幸见之。

平生所负自信重,他日可期人莫知。

谁肯草茅穷钓筑,世方简策诵皋夔。

丈夫出处诚何较,却痛苍生为泪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