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过石门瀑布

溪上望悬泉,耿耿云中见。

披榛上岩巘,绝壁正东面。

千仞泻联珠,一潭喷飞霰。

嵯灇满山响,坐觉炎氛变。

照日类虹蜺,从风似绡练。

灵奇既天造,惜处穷海甸。

吾祖昔登临,谢公亦游衍。

王程惧淹泊,下磴空延眷。

千里雷尚闻,峦回树葱茜。

奔波恭贱役,探讨愧前彦。

永欲洗尘缨,终当惬兹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水景象,诗人以其深厚的笔力,将自然景物的壮丽与自身的情感融为一体。开篇“溪上望悬泉,耿耿云中见。”两句,设定了一个仰望高处瀑布的场景,水从云间倾泻,既表现出水势的磅礴,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接着“披榛上岩巘,绝壁正东面。”两句,则是对山石的刻画,岩石陡峭,绝壁东向,这样的描写不仅形象生动,更增添了一份险峻与雄伟之感。

“千仞泻联珠,一潭喷飞霰。”这两句诗,则是对瀑布细节的刻画,水如串珠,又似飞霰,这种比喻手法,不仅形象地展现了水的流动状态,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激荡与澎湃。

“嵯灇满山响,坐觉炎氛变。”此两句,则是对声响与气氛的描绘,瀑布轰鸣之声回荡于山谷之间,而坐在这里,更能感受到天气变化带来的微妙体验。

“照日类虹蜺,从风似绡练。”这两句,则是对光影与风的刻画,阳光照射下的瀑布如同彩虹,风中水气则如丝绸,这种写法既美化了景物,也映衬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

“灵奇既天造,惜处穷海甸。”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留恋之情。天然之物皆为上苍所创,自己却身处偏远之地,不能常见此景,不免生出些许惆怅。

“吾祖昔登临,谢公亦游衍。”这两句,则是对历史的回顾与自我情感的交织,提及先祖曾至此地,也有古人留下游记,这不仅是对过往的一种缅怀,更是诗人对自己的位置与使命的一种思考。

“王程惧淹泊,下磴空延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象时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对眼前的美景感到敬畏与不安;另一方面,又不忍离去,将目光延伸至远方。

“千里雷尚闻,峦回树葱茜。”此两句,则是对远处声音与近处景物的描绘。即便身在千里之外,也能听见雷声,而眼前则是层叠的山峦与茂密的树木。

“奔波恭贱役,探讨愧前彦。”这两句,则是对自我身份与历史先贤的一种比较。诗人面对激流汹涌之水,感慨于自己无法像古代圣贤那样有所建树。

“永欲洗尘缨,终当惬兹愿。”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一个坚定愿望,即希望能摆脱世俗的羁绊,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向往,更是对自己精神境界的一种提升。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留恋,以及对个人生命价值的追寻。这样的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颇为常见,但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景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1)

丘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酬韦使君送归山之作

侧闻郡守至,偶乘黄犊出。

不别桃源人,一见经累日。

蝉鸣念秋稼,兰酌动离瑟。

临水降麾幢,野艇才容膝。

参差碧山路,目送江帆疾。

涉海得骊珠,栖梧惭凤质。

愧非郑公里,归扫蒙笼室。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经湛长史草堂

身退谢名累,道存嘉止足。

设醴降华幡,挂冠守空谷。

偶寻野外寺,仰慕贤者躅。

不见昔簪裾,犹有旧松竹。

烟霞虽异世,风韵如在瞩。

余即江海上,归辙青山曲。

形式: 古风

左掖梨花

冷艳全欺雪,馀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对雨闻莺

垂柳街头百丈丝,杏花林处度黄鹂。

间关正在秦筝里,历乱偏伤楚客时。

风传一一声来尽,雨湿双双飞去迟。

羡尔能将户客意,何如栖得上林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