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韦使君送归山之作

侧闻郡守至,偶乘黄犊出。

不别桃源人,一见经累日。

蝉鸣念秋稼,兰酌动离瑟。

临水降麾幢,野艇才容膝。

参差碧山路,目送江帆疾。

涉海得骊珠,栖梧惭凤质。

愧非郑公里,归扫蒙笼室。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翻译

听说太守来了,我偶尔乘着黄牛出门。
没有与桃花源中的人告别,一见面就过了好几天。
蝉鸣让人想起秋天的庄稼,举杯祝酒触动了离别的琴弦。
在水边放下旌麾和旗帜,小船只能容纳膝盖。
山路蜿蜒碧绿,目光追随着江上的帆船疾驰。
航海得到宝贵的骊珠,栖息在梧桐树上感叹自己不如凤凰的本质。
惭愧自己不是郑公的门生,只能回到布满灰尘的房间打扫整理。

注释

侧闻:听说,从侧面听到消息。
郡守: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太守或地方行政长官。
黄犊:小黄牛,这里指骑着黄牛。
桃源人: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隐居避世的人。
累日:连续多日。
蝉鸣:蝉的叫声,常象征秋季。
兰酌:以兰花为香料的酒,常用于宴饮。
离瑟:离别的琴声,常表示离愁别绪。
麾幢:古代军中的旌旗和指挥棒,这里代指官员的仪仗。
容膝:形容空间极小,只能容下膝盖,这里指小船。
碧山路:绿色的山路,形容山路景色。
江帆:江上的帆船,象征远方或旅程。
骊珠:黑色珍珠,比喻珍贵的东西。
凤质:凤凰的品质,象征高贵纯洁。
郑公里:郑公,这里可能指古代贤臣,如郑国的子产,表示对他的敬仰。
蒙笼室:布满灰尘的房间,形容居住环境简陋或荒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返回乡间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侧闻郡守至,偶乘黄犊出。”开篇即设定了一种突如其来的消息和行动的氛围。郡守的到来带有一丝意外,而他乘坐的黄犊(古代一种车辆)则显示了官员的身份地位。

“不别桃源人,一见经累日。”这里的“桃源”指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之地,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一见经累日”则暗示着时间流逝和相聚难得。

接下来的几句:“蝉鸣念秋稼,兰酌动离瑟。临水降麾幢,野艇才容膝。”分别通过蝉鸣声的出现、对兰酒的品酌以及小船停靠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不免感伤的氛围。

“参差碧山路,目送江帆疾。”诗人在这里描绘了山路的蜿蜒曲折,以及目送远去的江帆,这两句更深化了对归隐生活的追求和对外界的告别之情。

“涉海得骊珠,栖梧惭凤质。”这两句通过涉猎大海获取珍宝和栖息于梧桐树下的凤凰来比喻诗人在精神世界的追求与自我期许。然而,“惭”字却流露出一丝自谦之情。

最后,“愧非郑公里,归扫蒙笼室。”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不如郑国的才子,更显得谦逊和自卑。他选择归隐,将自己的住所比作蒙尘的屏障,这里传达了一种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心境。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情操,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和深刻把握。

收录诗词(11)

丘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经湛长史草堂

身退谢名累,道存嘉止足。

设醴降华幡,挂冠守空谷。

偶寻野外寺,仰慕贤者躅。

不见昔簪裾,犹有旧松竹。

烟霞虽异世,风韵如在瞩。

余即江海上,归辙青山曲。

形式: 古风

左掖梨花

冷艳全欺雪,馀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对雨闻莺

垂柳街头百丈丝,杏花林处度黄鹂。

间关正在秦筝里,历乱偏伤楚客时。

风传一一声来尽,雨湿双双飞去迟。

羡尔能将户客意,何如栖得上林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辛四卧病舟中群公招登慈和寺

柳色扁舟带水阴,闻君卧疾引登临。

凭高始见三吴势,望远因知四海心。

山僧午后清禅洽,群木晴初绿霭深。

云外翩翩飞鸟尽,令人宛自动归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