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京

从宦非所堪,长告欣得请。

驱马出国门,白日触隆景。

半生无根著,飘转如断梗。

一昨随牒来,六月阻归省。

城居苦湫隘,群动日蛙黾。

惭愧山中人,团茅遂幽屏。

尘泥久相浣,梦寐见清颍。

矫首孤飞云,西南路何永。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翻译

做官并非我所愿,长久以来我欣喜能获准离职。
骑马离开国都门,阳光照耀着盛大景色。
半生无所依靠,漂泊不定如同折断的草茎。
前些日子随文书调职,六月间无法回家探亲。
住在城里苦于狭窄,每日听到蛙鸣和黾跃声。
我对山中生活感到惭愧,于是选择在茅屋中隐居。
长久以来在尘土中洗涤,梦中常常见到清澈的颖水。
抬头仰望孤独的飞云,西南方的道路漫长无尽。

注释

宦:官职。
堪:胜任。
欣:欢喜。
隆景:盛大景象。
根著:有所依托。
牒:文书。
归省:回家探亲。
湫隘:狭窄。
蛙黾:蛙鸣和小动物。
团茅:聚集茅草建屋。
清颍:清澈的颖水。
矫首:抬头。
永:长远。

鉴赏

这首诗是元好问的《出京》,描绘了诗人离开官场,回归自然的欣喜与感慨。首句“从宦非所堪”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接着“长告欣得请”流露出对获准离职的喜悦。诗人驾车出门,阳光耀眼,象征着告别尘俗的光明时刻。“半生无根著”和“飘转如断梗”形象地刻画了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一昨随牒来,六月阻归省”写出了诗人因公事滞留,未能回家探亲的遗憾。京城生活狭小压抑,“城居苦湫隘”,与山中的宁静形成对比。“惭愧山中人”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而“团茅遂幽屏”则描绘了隐居山中的理想画面。

“尘泥久相浣,梦寐见清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清流(颖水)的深深思念,即使在尘世中也能梦见它的清澈。最后两句“矫首孤飞云,西南路何永”以飞翔的孤云自比,表达了诗人对未知前路的期待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从官场退出,回归自然的心境转变。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龙门杂诗

石楼绕清伊,尘土天所限。

人言无僧久,草满不复刬。

滩声激悲壮,山意出高蹇。

当年香山老,挂冠遂忘返。

高情留诗轴,清话入禅版。

谁言海山去,萧散仍在眼。

溪寒不可涉,倚杖西林晚。

形式: 古风

光武台

东南地上游,荆楚兵四冲。

游子十月来,登高送长鸿。

当年赤帝孙,提剑起蒿蓬。

一顾滍水断,再顾新都空。

雷霆万万古,青天看飞龙。

岿然此遗台,落日荒烟重。

谁见经纶初,指挥走群雄。

白水日夜东,石麟几秋风。

空馀广武叹,无复云台功。

形式: 古风

刘曲龙潭

层冰积浩荡,陵谷低吞吐。

窈窕转幽壑,突兀开净宇。

回头山水县,亦复堕尘土。

孤云铁梁北,宇宙一仰俯。

风景初不殊,川涂忽修阻。

寒潭海眼净,黕黑自太古。

蛰龙何年卧,万国待霖雨。

谁能裂苍崖,雷风看掀举。

形式: 古风

西楼曲

游丝落絮春漫漫,西楼晓晴花作团。

楼中少妇弄瑶瑟,一曲未终坐长叹。

去年与郎西入关,春风浩荡随金鞍。

今年匹马妾东还,零落芙蓉秋水寒。

并刀不剪东流水,湘竹年年泪痕紫。

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重城车马红尘起,乾鹊无端为谁喜。

镜中独语人不知,欲插花枝泪如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