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洗砚开书几,拈毫喜子巢。
不为微物挠,自向小栏敲。
已逐游丝末,还缘翠叶梢。
因知生理大,不必在重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试笔偶书》,通过对洗砚、提笔写字的日常场景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专注。首句“洗砚开书几”描绘了诗人准备书写前的准备工作,砚台洗净,书案铺开,显示出对学问的尊重和对创作的认真态度。次句“拈毫喜子巢”则通过“喜”字表达了诗人对书写活动的喜爱,犹如鸟儿筑巢般用心。
“不为微物挠,自向小栏敲”两句,诗人强调了自己的坚韧和决心,不会被琐碎之事所干扰,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创作,敲击着文字,表达深沉的思想。接下来,“已逐游丝末,还缘翠叶梢”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比喻文字如同游丝般轻盈,飘落在翠绿的叶片上,富有画面感。
最后两句“因知生理大,不必在重爻”揭示了诗人的生活哲学,他认为人生的真谛不在于外在的权势或地位,而在于内心的修养和精神追求,这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相契合。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梅尧臣淡泊名利、注重内心修为的人生态度。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一别逋翁久不逢,亦知诸葛卧龙中。
几年三致千金富,今日重追二谢风。
形槁已能同散木,鬓霜从听著寒蓬。
飞光入酒旧时月,来炤狂歌犹未穷。
浅水不堪泛,暗滩时激声。
晨都望迢递,穷旅思屏营。
芳草同谁藉,投壶自唤名。
得君晨起咏,远远见交情。
陈王苑里望空虚,吴客风前忆具区。
横阁渐看河影转,绕枝还见鹊惊无。
虫催织妇机成素,露逼鲛人泪作珠。
才比陶潜无用处,纱巾时任酒沾濡。
西垣阁老号文雄,辞体能兼两汉风。
绛帐旧生虽授学,灞陵归将已无功。
校文岂论居三上,赋分由来本下中。
不恨早朝秋雨急,犹陪鸳鹭大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