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诚之淮上相遇

一别逋翁久不逢,亦知诸葛卧龙中。

几年三致千金富,今日重追二谢风。

形槁已能同散木,鬓霜从听著寒蓬。

飞光入酒旧时月,来炤狂歌犹未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长久以来未曾再见到逋翁,也知他像诸葛亮般深藏不露。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今日又想找回往昔谢客的风度。
形容枯槁如同无主之木,白发如霜任由它在寒风中飘摇。
杯中的酒映照着旧时的明月,照亮我狂放高歌,这欢乐还未尽兴。

注释

逋翁:指隐居或逃避的人。
诸葛: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卧龙:比喻有大才而隐居不出的人。
致:获得,积累。
千金富:极言财富之多。
追:追寻,恢复。
二谢:指东晋时期的谢安和谢玄,以风雅著称。
形槁:形容身体瘦弱,枯槁。
散木:无用之材,比喻不受重视的人。
鬓霜:白发,比喻年老。
寒蓬:寒冷中的蓬草,形容头发凌乱。
飞光:指流逝的光阴。
入酒:倒映在酒中。
旧时月:过去的月亮,象征回忆。
炤:照耀。
狂歌:狂放的歌唱。
穷:尽头,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诚之淮上相遇》,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感慨以及对友人风采的赞赏。首句“一别逋翁久不逢”以“逋翁”自比,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亦知诸葛卧龙中”则将友人比作隐居的贤者诸葛亮,暗示其才智过人。

“几年三致千金富”描绘了友人经济上的成就,显示出他的勤奋和成功;“今日重追二谢风”则借“二谢”(谢灵运、谢朓)的文采风流,赞美友人的文学才华。接下来,“形槁已能同散木,鬓霜从听著寒蓬”写友人虽然年老,但依然保持着淡泊名利的态度,如同散木和寒蓬一般自在。

尾联“飞光入酒旧时月,来炤狂歌犹未穷”以“飞光入酒”和“旧时月”象征时光流转,而“狂歌犹未穷”则展现出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豪放与欢乐,即使岁月如梭,友情依旧热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比和比喻,既表达了对友人的钦佩,也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挺之晨起见寄

浅水不堪泛,暗滩时激声。

晨都望迢递,穷旅思屏营。

芳草同谁藉,投壶自唤名。

得君晨起咏,远远见交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依韵和秋夜对月

陈王苑里望空虚,吴客风前忆具区。

横阁渐看河影转,绕枝还见鹊惊无。

虫催织妇机成素,露逼鲛人泪作珠。

才比陶潜无用处,纱巾时任酒沾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依韵和胡舍人见唁

西垣阁老号文雄,辞体能兼两汉风。

绛帐旧生虽授学,灞陵归将已无功。

校文岂论居三上,赋分由来本下中。

不恨早朝秋雨急,犹陪鸳鹭大明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依韵和原甫月夜独酌

月下马蹄休扰扰,夜凉虫响竞嚣嚣。

一杯独饮愁何有,孤榻无人膝自摇。

北斗柄高天渐转,小冠簪冷发微凋。

谁知静对颓然影,竟夕幽怀岂易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