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秋夜对月

陈王苑里望空虚,吴客风前忆具区。

横阁渐看河影转,绕枝还见鹊惊无。

虫催织妇机成素,露逼鲛人泪作珠。

才比陶潜无用处,纱巾时任酒沾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在陈王的园林中眺望远方,吴地的游子在清风中怀念具区湖。
横跨的阁楼中,河面的倒影逐渐变换,树枝周围连喜鹊也被惊动不再栖息。
昆虫催促着织女快快织布,露水使鲛人的泪水凝结成珍珠。
才华如同陶潜般无处施展,我随意披着纱巾,任凭酒水打湿。

注释

苑里:皇家园林或贵族园林。
吴客:指来自吴地的游子。
具区:古代太湖的别称。
河影:倒映在水面的月光或建筑物的影子。
虫催:形容昆虫鸣叫催促。
鲛人:传说中的海中生物,眼泪能化为珍珠。
陶潜:东晋诗人,以隐逸著称。
纱巾:轻薄的头巾,常用来形容洒脱不羁。
酒沾濡:让酒水打湿,表示饮酒之多或随意。

鉴赏

梅尧臣的《依韵和秋夜对月》描绘了诗人夜晚静观月色,心中思绪万千的景象。"陈王苑里望空虚"与"吴客风前忆具区"两句,诗人借陈王曹植的典故,表达自己在秋夜月下遥想远方的吴地,可能有所怀旧或思乡之情。接下来的"横阁渐看河影转,绕枝还见鹊惊无",通过描绘月光下河影摇曳和鹊鸟受惊的画面,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虫催织妇机成素,露逼鲛人泪作珠"一句,运用了纺织娘和鲛人泪的意象,暗示时光流转,引发对人间世事的感慨。最后,诗人以"才比陶潜无用处,纱巾时任酒沾濡"收尾,自嘲才华或许不如陶渊明般有用,但不妨借酒消愁,享受这份宁静的秋夜,流露出淡泊名利的超然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深沉思考和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胡舍人见唁

西垣阁老号文雄,辞体能兼两汉风。

绛帐旧生虽授学,灞陵归将已无功。

校文岂论居三上,赋分由来本下中。

不恨早朝秋雨急,犹陪鸳鹭大明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依韵和原甫月夜独酌

月下马蹄休扰扰,夜凉虫响竞嚣嚣。

一杯独饮愁何有,孤榻无人膝自摇。

北斗柄高天渐转,小冠簪冷发微凋。

谁知静对颓然影,竟夕幽怀岂易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依韵和原甫对月见邀不至

每爱孔北海,樽中常不空。

今无酒与客,唯有月兼风。

远色曾何隔,微凉亦已同。

更期三五夕,静坐接谈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依韵和原甫早赴紫宸朝待旦假寐

月落西楼露气寒,大明将谒望清班。

烛房犹照衣冠上,漏舍欲为鱼鸟间。

入仗采旗开日月,在庭公衮俨云山。

我惭一似朝宗水,亦得随流到海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