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山清若水,吟客静于僧。
小径通商岭,高窗见杜陵。
云霞朝入镜,猿鸟夜窥灯。
许作前峰侣,终来寄上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面,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淡泊。开篇“秋山清若水”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色彩斑斓、气氛宁静的秋日山谷之中,山清水秀,宛如一幅中国传统山水画。
诗人随后以“吟客静于僧”的笔触,将自己的心境与佛家修行中的宁静相比较,表达了对心灵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吟诵诗词之客,如同僧侣一般静心,这种静谧超脱了尘世喧嚣。
“小径通商岭”、“高窗见杜陵”两句,通过具体的地理环境描写,展现了诗人所处之地的清幽与开阔。商岭和杜陵皆为古地名,这里的描述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暗示着诗人的隐逸生活。
“云霞朝入镜”、“猿鸟夜窥灯”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云霞如同进入了镜中,猿鸟在夜晚悄悄地窥视着灯光,这些细节描写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梦幻色彩,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观察与感受。
最后两句“许作前峰侣,终来寄上层”表达了诗人的愿望,他希望能够像登山者一样,与大自然相伴,并最终在高处找到归宿。这里的“上层”可以理解为精神世界的高峰,也可以是指诗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于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追求。
不详
谁家烟径长莓苔,金碧虚栏竹上开。
流水远分山色断,清猿时带角声来。
六朝明月唯诗在,三楚空山有雁回。
达理始应尽惆怅,僧闲应得话天台。
吟魂不复游,台亦似荒丘。
一径草中出,长江天外流。
暝烟寒鸟集,残月夜虫愁。
愿得生禾黍,锄平恨即休。
岂得恋樵渔,全家湖畔居。
远无潮客信,闲寄岳僧书。
野白梅繁后,山明雨散初。
逍遥向云水,莫与宦情疏。
自说年深别石桥,遍游灵迹熟南朝。
已知世路皆虚幻,不觉空门是寂寥。
沧海附船浮浪久,碧山寻塔上云遥。
如今竹院藏衰老,一点寒灯弟子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