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彭宗因对已故僧侣元宗上人的追思之作。通过“忆昔匡床话”开篇,诗人回忆起与元宗上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接下来的“今来不见师”,直接点明了对元宗上人离世的哀痛之情。
“泥香留燕子,月色冷松枝”两句,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以燕子在泥土中觅食、月光下松枝显得清冷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逝去的不可逆转,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逝者永恒存在的想象。
“未竟三支业,唯馀五字诗”则表达了对元宗上人未完成事业的遗憾以及对其留下作品的珍视。这里“三支业”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三种修行,而“五字诗”则是指元宗上人留下的诗歌作品,强调了其精神遗产的价值。
最后,“一空诸有相,何异在生时”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感悟。在佛教中,“一空”意味着超越物质世界,达到心灵的纯净状态;“诸有相”则代表世间的一切现象。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与逝者心灵相通的境界,暗示即使元宗上人已逝,但其精神和智慧依然活在人们心中,如同他在生时一样,具有深远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佛教哲学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高远的精神追求和深厚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