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古木有清阴,寒泉有下深。
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
白日欺玄鬓,沧江负素心。
甚思中夜话,何路许相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开篇“古木有清阴,寒泉有下深”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片古老树木投下的清凉阴影,以及源远流长、深不可测的溪水,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邃的自然氛围。
接下来,“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两句,则转向了蝉虫在树叶间开始鸣叫的声音,以及游子在傍晚时分悠然自得地吟咏诗文的情景。蝉声和吟咏声交织在一起,增添了一种闲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中间,“白日欺玄鬓,沧江负素心”两句,更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诗人通过对白昼阳光照耀头发以及沧浪河水承载着诗人的纯净心志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界的向往和融入。
结尾,“甚思中夜话,何路许相寻”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时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重逢之路的探询。这种思念不仅是情感上的交流,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夏日郊外居住时所体验到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于友人的深切思念。这不仅是一种生活写照,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美好旅行。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万里共心论,徒言吾道存。
奉亲无别业,谒帝有何门。
水宿惊涛浦,山行落叶村。
长安长梦去,欹枕即闻猿。
关门南北杂戎夷,草木秋来即出师。
落日风沙长暝早,穷冬雨雪转春迟。
山头堠火孤明后,星外行人四绝时。
自古边功何不立,汉家中外自相疑。
圣主东忧涨海滨,思移副相倚陶钧。
楼台独坐江山月,舟楫先行泽国春。
遥想万家开户外,近闻群盗窜诸邻。
几时入去调元化,天下同为尧舜人。
闲门不易求,半月在林丘。
已与山水别,难为花木留。
孤怀归静夜,远会隔高秋。
莫道无言去,冥心在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