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载阳登广福寺阁

过闻联骑出,登览思踰清。

晓涨林烟重,春归野水平。

始看仙杏发,已爱裌衣轻。

谁见吟馀处,残阳上古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曾经听说有人骑马出游,登山远望心情格外清明。
清晨的雾气笼罩着树林,春天回归使得野外水面平静。
初见仙人般的杏花开放,已经喜爱上轻薄的夹衣。
谁能见到我吟诗结束后,夕阳洒在古老的城墙上。

注释

过:曾经。
闻:听说。
联骑:多人骑马。
出:出游。
登览:登山远望。
晓:清晨。
涨:弥漫。
林烟:树林中的雾气。
野水平:野外水面平静。
始看:初见。
仙杏:形容美丽的杏花。
发:开放。
裌衣:夹衣。
吟馀:吟诗后。
残阳:夕阳。
古城:古老的城墙。

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依韵和载阳登广福寺阁》描绘了诗人清晨登临广福寺阁时的所见所感。首句“过闻联骑出”暗示了诗人或许是在友人出行后独自前往,增添了登阁的寂寥氛围。接着,“登览思踰清”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时心境的清明与深沉思考。

“晓涨林烟重”描绘了早晨山林间雾气弥漫的景象,显示出春天生机盎然的同时也带有一丝朦胧之美。“春归野水平”则进一步强调了季节转换,春水上涨,野外水面平阔,富有动态感。

“始看仙杏发”写诗人初见杏花开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暗含了时光流转的感慨。“已爱裌衣轻”则通过轻盈的夹衣,传达出春天气候宜人的舒适感受。

最后,“谁见吟馀处,残阳上古城”以景结情,诗人自问有谁能欣赏他吟咏之余的静谧时刻,只见夕阳余晖洒在古老的城墙上,增添了几分孤独与历史的沧桑感。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宋代文人登高怀古的意境。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通判二月十五日雨中

仲春月既望,物候恰分中。

窗听五更雨,花开前日风。

诗成止酒后,病怯举杯空。

短发虽然黑,心如一老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依韵和接花

唯是圃人巧,非关元化偏。

折条违物理,迁艳得花权。

美女嫁寒婿,丑株生极妍。

世间多妄合,吾不谓之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依韵和雪窦山昙颖长老见寄

处山无厌山,林鸟正关关。

月入潭心白,花明谷口閒。

采薪能自至,流水不知还。

闻欲观沧海,高峰峻亦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依韵和新栽竹

斸破烟丛带笋移,映轩临槛特为宜。

龙孙已见多奇节,凤实新生入翠枝。

不向阮家林下集,还思渭北水边窥。

一花一草公休咏,惯作兰台侍从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