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思忝幸因动咏吟

如蓬短发不胜簪,筋力衰羸分所甘。

清职美官皆遍历,物情时态尽深谙。

乘轩服冕身可用,啸月吟风意尚耽。

安得故人频会面,一樽相对共醺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头发稀疏无法挽起簪子,身体虚弱也甘心承受。
清廉的职位和美好的官职我都曾担任过,对世事人情和各种情况都十分了解。
虽然身居高位,但我更喜欢月下吟诗、风中长啸,享受这种心境。
如何才能常常与老朋友相见,举杯对饮,共享醉意呢。

注释

蓬短发:形容头发稀疏。
不胜簪:无法挽起簪子,形容头发稀疏。
衰羸:衰老、虚弱。
分所甘:甘心承受,自愿接受。
清职美官:清廉且职位美好的官职。
遍历:全都经历过。
物情时态:世事人情和各种情况。
尽深谙:非常熟悉。
乘轩服冕:乘坐华丽的车子,穿着官服。
身可用:身体可以胜任这样的地位。
啸月吟风:在月夜下吟咏,在风中长啸。
意尚耽:内心更喜欢这种意境。
故人:老朋友。
频会面:常常相见。
一樽相对:面对面饮酒。
共醺酣:一起畅饮,喝得微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上历练多年,体验丰富,感慨万分的情怀。开篇“如蓬短发不胜簪,筋力衰羸分所甘”表现出诗人对自己精力不济,无法承担更多责任的自谦之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忧虑。接下来的“清职美官皆遍历,物情时态尽深谙”则展示了诗人广泛的经历和深刻的见识,他们对世事有着深入的理解。

中间两句“乘轩服冕身可用,啸月吟风意尚耽”表达了诗人虽然仕途顺遂,但内心却仍保留着一份超脱凡俗的高洁情操。他们或许在享受着官职带来的便利,却也保持着一种对自然美好的赏析和向往。

结尾两句“安得故人频会面,一樽相对共醺酣”则流露出诗人对旧友的思念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恋。他们渴望能够与昔日的知己多聚首,共同享受那份难得的欢愉。

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在仕途上既有成就也有局限,同时又充满了对人生、友谊和自然美的深刻体会。

收录诗词(91)

李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字:明远
  •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 生卒年:925年-996年2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更依前韵上献恶诗搜吟虽罄于短才歌咏宁穷于盛美

茂陵词客马相如,贮蓄胸中万卷馀。

闲坐小斋惟看画,旋分清俸只抄书。

槛花灼灼韶光盛,庭竹森森翠影疏。

晨入蓬山暮归去,到归多是闭门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更述荒芜自咏闲适

满架诗书满炷香,琴棋为乐是寻常。

诚知老去唯宜静,自笑闲中亦有忙。

腰下转嫌金印重,眉间渐长白毫长。

手栽园树皆成实,引著儿孙旋摘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牡丹盛开对之感叹寄秘阁侍郎

白公曾咏牡丹芳,一种鲜妍独异常。

眼底见伊真国色,鼻头闻者是天香。

朝含宿雨低垂泪,晚背残阳暗断肠。

多病老翁争奈向,寄诗遥问少年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侍郎见贻佳什愈见高怀因次来章辄歌盛美(其二)

一簇林亭景象幽,葛巾芒屦恣优游。

未饶荣启歌三乐,不学张衡咏四愁。

二品位高犹是忝,九天恩重若为酬。

儒生所得谁如我,岂复咨嗟雪满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