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士钱泠然寻涧水源

晓领黄冠子,步寻东涧源。

拖筇探清浅,垂手弄潺湲。

岸阁残花片,槎留旧涨痕。

凤潜丹穴邃,龙卧古潭浑。

脩竹青垂荫,长萝翠可扪。

忽惊穿药圃,不觉到云根。

嶝外看飞鸟,崖边见饮猿。

援琴写山水,布席坐兰荪。

白石支棋局,青沙藉酒尊。

醉歌归路稳,洞口月黄昏。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翻译

清晨我戴着黄色的帽子,沿着东涧源头漫步。
手持竹杖探寻清澈溪流,垂下手玩弄流水潺潺。
岸边飘落着残余的花瓣,木筏留下的水痕记录着涨潮的痕迹。
凤凰隐藏在深红的洞穴,龙儿静卧在古老的潭水中。
修长的竹子青翠欲滴,长长的藤蔓碧绿可触。
忽然间穿过药草园,不觉间已深入山林深处。
远处鸟儿飞翔,崖边猿猴饮水。
弹琴描绘山水画卷,席地而坐于兰花丛中。
白石支撑着棋盘,青沙垫着酒杯。
醉酒后归途安稳,洞口处月色正黄晕沉沉。

注释

晓:清晨。
黄冠:黄色的帽子。
步寻:漫步寻找。
东涧源:东涧源头。
拖筇:手持竹杖。
清浅:清澈溪流。
槎:木筏。
涨痕:涨潮痕迹。
凤潜:凤凰隐藏。
龙卧:龙儿静卧。
脩竹:修长的竹子。
翠可扪:碧绿可触。
药圃:药草园。
云根:山林深处。
援琴:弹琴。
兰荪:兰花。
白石支:白石支撑。
青沙藉:青沙垫着。
醉歌:醉酒后唱歌。
黄昏:黄昏时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同道士钱泠然寻涧水源》,描绘了清晨与道士钱泠然一道探寻山涧源头的幽静而深邃的自然景象。诗人以黄冠道士的身份,漫步在东涧边,手持竹杖,轻步探流,欣赏着清澈的溪水和岸边的残花,以及水中的漂流物。他发现了一处隐秘的丹穴和古潭,感受到浓厚的仙人气息。

沿途竹林修长,藤萝翠绿,仿佛可以触及,诗人穿过药圃,不觉已深入山中。远处飞鸟翱翔,近处悬崖边猿猴饮水,这些生动的画面增添了生机。诗人抚琴以山水为伴,席地而坐,享受着兰花的芬芳,棋盘置于白石,酒樽垫以青沙,生活简静而惬意。

在醉人的景色中,诗人悠然归去,洞口处已是黄昏月色,整个旅程充满了诗意和禅意。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和黄充实榴花

春去花随尽,红榴暖欲然。

后时何所恨,处独不祈怜。

叶叶自相偶,重重久更鲜。

流珠沾暑雨,改色淡朝烟。

著子专寒酒,移根擅化权。

愧非无价手,刻画竟难传。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九日与智叔雕堂宴集夜归

雕堂从昔有恶客,酒尽不去仍复索。

欲留歌舞尽客意,风雨和更作三厄。

佳辰难得客更难,我穷无酒为君欢。

只欲泥行过白下,万一帘疏见一斑。

形式: 古风

九月八日夜雨留智叔

骑台九日登临处,只有归人醉扶路。

千年二谢孰可代,我每苦留君只去。

花粗且为前人惜,曲误不解丞卿怒。

只消著帽受西风,不待风流到新句。

形式: 古风

八月十日宿百丈山庆善院明日游松风庵谒震禅师

衾裘夜宿方丈屋,风灯微茫照溪谷。

杖屦朝行百丈山,林风清泠摇佩环。

道人八十更聪明,耳边犹爱松风声。

风前饱食松下卧,梦里光阴等闲过。

世间贵人多白头,未容白首送林丘。

左足拘挛右臂缓,荣华只得傍人看。

信知佛法有天乐,扫除疾痼何须药。

山林于我却有因,愿言筑室为比邻。

不辞弃世伴幽独,犹恐山僧嫌近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