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充实榴花

春去花随尽,红榴暖欲然。

后时何所恨,处独不祈怜。

叶叶自相偶,重重久更鲜。

流珠沾暑雨,改色淡朝烟。

著子专寒酒,移根擅化权。

愧非无价手,刻画竟难传。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春天离去,花朵随之凋零,红石榴却似被温暖点燃。
未来有什么可遗憾的,独自一人并不期待同情。
每片叶子相互依偎,层层叠叠,长久保持鲜艳。
雨后的露珠在夏日阳光下闪烁,晨雾中颜色变得柔和。
石榴籽藏于冷酒之中,迁移根部展现转化的智慧。
我愧非技艺高超之人,无法将这美景刻画得淋漓尽致。

注释

春去:春天离去。
花随尽:花朵凋零。
后时:未来。
何所恨:有什么可遗憾的。
处独:独自一人。
不祈怜:不期待同情。
叶叶:每片叶子。
重重:层层叠叠。
流珠:雨后的露珠。
改色:颜色变化。
著子:藏于。
专寒酒:于冷酒中。
移根:迁移根部。
擅化权:展现智慧。
愧非:我愧非。
无价手:技艺高超之人。
刻画:刻画。
竟难传:难以表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和黄充实榴花》,通过对榴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去花落的感慨以及对榴花独特品质的赞赏。首句“春去花随尽,红榴暖欲然”描绘了春天离去,榴花盛开如火的场景,富有生机与热烈。接下来,“后时何所恨,处独不祈怜”表达了榴花即使独自开放,也不求他人的怜悯,展现出坚韧独立的性格。

“叶叶自相偶,重重久更鲜”赞美了榴花叶子的繁密和持久鲜艳,暗示其生命力顽强。诗人进一步通过“流珠沾暑雨,改色淡朝烟”来描绘榴花在风雨中依然保持色彩的变化,增添了诗意的层次。最后两句“著子专寒酒,移根擅化权”则借榴花结子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寓意其智慧和变通。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榴花的外在美,更寓言了其内在的精神品质,体现了陈师道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自己的遗憾,未能像榴花那样展现出无价之宝的技艺,流露出对榴花艺术价值的敬佩之情。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九日与智叔雕堂宴集夜归

雕堂从昔有恶客,酒尽不去仍复索。

欲留歌舞尽客意,风雨和更作三厄。

佳辰难得客更难,我穷无酒为君欢。

只欲泥行过白下,万一帘疏见一斑。

形式: 古风

九月八日夜雨留智叔

骑台九日登临处,只有归人醉扶路。

千年二谢孰可代,我每苦留君只去。

花粗且为前人惜,曲误不解丞卿怒。

只消著帽受西风,不待风流到新句。

形式: 古风

八月十日宿百丈山庆善院明日游松风庵谒震禅师

衾裘夜宿方丈屋,风灯微茫照溪谷。

杖屦朝行百丈山,林风清泠摇佩环。

道人八十更聪明,耳边犹爱松风声。

风前饱食松下卧,梦里光阴等闲过。

世间贵人多白头,未容白首送林丘。

左足拘挛右臂缓,荣华只得傍人看。

信知佛法有天乐,扫除疾痼何须药。

山林于我却有因,愿言筑室为比邻。

不辞弃世伴幽独,犹恐山僧嫌近俗。

形式: 古风

与魏衍寇国宝田从先二侄分韵得坐字

将老蒙误恩,受吊不受贺。

欲起尚迟回,积闲习成惰。

向来二三子,相与守寒饿。

一日不可无,三岁安得过。

是时秋益高,夜永月初破。

漏鼓已再更,坐者馀几个。

酒薄多可强,谈胜坚莫破。

檐昏读字细,林缺瞻星大。

吴吟未至慢,楚语不假些。

怀远已屡叹,论昔先急唾。

身世喜相违,真成蚁旋磨。

平生陈孟公,岁晚不惊坐。

形式: 古风 押[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