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九首

耕民昧帝力,焉用典与谟。

奈何降衷后,气禀分贤愚。

天锡孔孟氏,一整绰有馀。

廓哉邹鲁地,良足容轩车。

皇皇七十国,辙迹何区区。

谁知百世下,流作章句儒。

掌股弄神器,敝屣直弃如。

遂令桐梓地,尽化荆棘涂。

昏林畏馋啖,秉烛来趋隅。

巫咸倘可问,为我还其初。

形式: 古风

翻译

农夫不明白帝王的力量,哪里需要法律和谋略。
为何在内心深处改变后,人的气质决定其贤愚差异。
上天赐予孔子孟子,他们的教诲丰富而充足。
广阔的鲁地,足够容纳尊贵的车辆。
众多的诸侯国,他们的足迹多么微小。
谁能料到千年之后,他们的学说成为文人墨客的研究对象。
掌握权柄的人玩弄圣物,轻视它们如同破鞋。
这导致了原本的教育之地,变为荒芜荆棘丛生的地方。
在昏暗的树林中恐惧贪婪的侵蚀,人们举着蜡烛前来求知。
如果能向巫咸询问,让他恢复初始的教育之道。

注释

昧:不明。
典与谟:法律和谋略。
降衷:内心深处的改变。
气禀:气质。
孔孟氏:孔子和孟子。
绰有馀:丰富充足。
轩车:尊贵的车辆。
皇皇:众多。
区区:微小。
流作:流传成为。
神器:圣物,指儒家经典。
桐梓地:教育之地。
荆棘涂:荒芜之地。
馋啖:贪婪侵蚀。
巫咸:古代的神巫。
还其初:恢复初始状态。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王奕所作,名为《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九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圣贤的敬仰,以及对当世学术衰微的哀叹。

"耕民昧帝力,焉用典与谟。奈何降衷后,气禀分贤愚。" 这几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圣君圣臣以德治国的怀念,同时也感慨于后世学者不能继承先贤之道,导致智愚不分。

"天锡孔孟氏,一整绰有馀。廓哉邹鲁地,良足容轩车。" 这几句诗是对孔子和孟子的尊崇,以及对他们学说在当时仍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肯定。

"皇皇七十国,辙迹何区区。谁知百世下,流作章句儒。" 这几句诗描绘了古代七十国来朝拜孔子之盛况,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后世能否继续传承儒家学说的疑问。

"掌股弄神器,敝屣直弃如。遂令桐梓地,尽化荆棘涂。" 这几句诗是对当时士人不再重视古代圣贤之道,而是丢弃旧有学术,如同将美好之物弃置不顾。

"昏林畏馋啖,秉烛来趋隅。巫咸倘可问,为我还其初。" 最后几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的失望和对过往美好的追寻,希望能够恢复到最初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圣贤的怀念,以及对当世学术衰微的哀叹,表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关切以及个人情感上的复杂波动。

收录诗词(135)

王奕(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伯敬谨撰并书”,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 字:伯敬
  • 号:斗山
  • 籍贯:玉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293

相关古诗词

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二首

高垣门十一,云是鲁城基。

浮浮化荆榛,孔庙存威仪。

奎门出浩荡,杏坛历逶迤。

古今帝王所,形仆影即随。

人间此天阙,可望不可跻。

诗书寿老壁,孙子绵遗规。

杲杲不可尚,百世当前知。

形式: 古风

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八首

荒荒望鲁甸,姬孔庙粼粼。

允祚五十代,颜孟东西邻。

旁求侍坐翁,草莽迷城闉。

岂应发肤体,竟此成湮沦。

铿尔续道韵,垂此天伦亲。

犁锄供子职,犹裕耕凿民。

可能百世祀,不庙三省身。

亦必有坛壝,尚稽廓荆榛。

五贤配西序,馀沥波杨荀。

肥马视轻服,此景良清新。

微言苟不及,往迹亦易陈。

安得沂水上,菊泉荐斯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十首

人惟君与师,得在天地间。

蜂蚁失所主,生息决不蕃。

逐日渴未死,顾影悲余年。

平生东鲁心,皓首瞻圣贤。

上下二千载,历历观遗镌。

惜哉数墨子,想像成虚传。

十章纪大略,尽和遗山篇。

忠肠搅葵漆,喉棘不忍言。

持归刻琊石,何□勒燕然。

形式: 古风

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三首

圣人与天游,择地岂必巧。

袤延十里林,老翠镇盘绕。

斧斤不可寻,兵劫不能燎。

翁仲俨冠带,麟虎峙强矫。

书生拜风木,起立九肠搅。

筑室今不多,驰跸古应少。

春秋泉壤幽,日月天地晓。

洙桥一线流,渗注入万沼。

入陵见金碗,公相计不早。

父乾兮母坤,白骨无寿夭。

衔冤绝归鹤,谁复欣华表。

九原信可作,两观事未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