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汉帝斩蛇剑,晋时烧上天。
自兹繁巨蟒,往往寿千年。
白昼遮长道,青溪蒸毒烟。
战龙苍海外,平地血浮船。
这是一首描写战乱与自然灾害的诗歌,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想象力。开篇即提到“汉帝斩蛇剑”,通过历史典故引发联想,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力量。“晋时烧上天”则描绘了一幅末日之景,天空被火焰覆盖,显示出一种世界毁灭的壮观场面。
“自兹繁巨蟒,往往寿千年”一句,通过对蟒蛇的描述,将时间拉长到千年,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色彩。蟒蛇在古代文化中常象征着权力、智慧或恶势力的存在,这里也许隐喻着某种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白昼遮长道,青溪蒸毒烟”两句,则描绘了一幅阴森诡异的景象。白昼不应该有遮蔽之物,却在这里被描写成阻挡了长路,增添了一种超自然的恐怖感。而“青溪蒸毒烟”的意象,更是让人联想到某种邪恶力量正在悄然兴起。
最后两句,“战龙苍海外,平地血浮船”则是对一场空前绝后的战争场面的描绘。“战龙”这一形象显示出战斗的激烈和超自然的参与,而“苍海外”的用词则扩展了这场战斗的规模,让人感受到一种全球性的灾难。同时,“平地血浮船”也强化了这种灾难的惨烈,仿佛即使是平静的大地也不再安全。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的结合,展现了一种宏大的视野与深邃的思想。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有口深堪异,趋时讵可量。
谁令通鼻息,何故辨馨香。
沈水来沧海,崇兰泛露光。
那能枉焚爇,尔众我微茫。
稚子怜圆网,佳人祝喜丝。
那知缘暗隙,忽被齧柔肌。
毒腠攻犹易,焚心疗恐迟。
看看长祅绪,和扁欲涟洏。
辛螫终非久,炎凉本递兴。
秋风自天落,夏蘖与霜澄。
一镜开潭面,千锋露石棱。
气平虫豸死,云路好攀登。
松树短于我,清风亦已多。
况乃枝上雪,动摇微月波。
幽姿得閒地,讵感岁蹉跎。
但恐厦终构,藉君当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