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豸诗.虻三首(其三)

辛螫终非久,炎凉本递兴。

秋风自天落,夏蘖与霜澄。

一镜开潭面,千锋露石棱。

气平虫豸死,云路好攀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被蚊虫叮咬的痛苦不会长久,炎热与凉爽本来就是交替出现。
秋风从天而降,夏天的枝叶在霜冻中变得清朗。
潭水像镜子一样展开,无数山峰显露出石峰的棱角。
当气息平静下来,虫豸不再活跃,正是攀登云霄之路的好时机。

注释

辛螫:被蚊虫等叮咬的痛苦。
终非久:不会持续很久。
炎凉:炎热与凉爽,比喻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递兴:交替发生。
秋风:秋季的风,象征着凉爽和变化。
自天落:仿佛从天空降临,形容秋风的自然和浩荡。
夏蘖:夏天生长的枝叶。
霜澄:在霜冻中变得清澈、纯净。
一镜:比喻水面如镜子般平静清澈。
潭面:深潭的水面。
千锋:形容众多山峰。
石棱:岩石的棱角,这里指山峰的险峻。
气平:气息平和,也可理解为气候变得温和。
虫豸:小虫子,泛指害虫。
死:不再活跃,或指害虫减少。
云路:高远的路,比喻崇高的目标或境界。
攀登:努力向上,追求进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迭和生命消长的感慨。

"辛螫终非久,炎凉本递兴。" 这两句诗指出了昆虫的生命周期短暂,以及天气由热转凉是自然界中季节交替的规律。这里通过昆虫的生存状态,隐喻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秋风自天落,夏蘖与霜澄。" 秋风落下,象征着季节的变换,而夏日的热气已经被初冬的寒霜所取代。这两句强调了自然界中季节更替的迅速和必然。

"一镜开潭面,千锋露石棱。" 这里用“一镜”比喻平静的水面,而“千锋”则形容山石的尖锐,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山水景象的壮丽与雄浑。

"气平虫豸死,云路好攀登。" 当自然界的气息趋于平和时,一些昆虫生命结束,而诗人却选择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寻找攀登山峰的乐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生与死的豁达态度,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规律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西斋小松二首(其一)

松树短于我,清风亦已多。

况乃枝上雪,动摇微月波。

幽姿得閒地,讵感岁蹉跎。

但恐厦终构,藉君当奈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西斋小松二首(其二)

簇簇枝新黄,纤纤攒素指。

柔苙渐依条,短莎还半委。

清风日夜高,凌云意何已。

千岁盘老龙,修鳞自兹始。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贞元历

象魏才颁历,龙镳已御天。

犹看后元历,新署永贞年。

半岁光阴在,三朝礼数迁。

无因书简册,空得咏诗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过襄阳楼呈上府主严司空楼在江陵节度使宅北隅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

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林莺舌两三声。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分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