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小松二首(其一)

松树短于我,清风亦已多。

况乃枝上雪,动摇微月波。

幽姿得閒地,讵感岁蹉跎。

但恐厦终构,藉君当奈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松树比我低,清风却常在。
何况枝头雪,轻轻摇动着微弱的月光。
这幽静的姿态占得清闲之地,岂会感慨时光虚度。
只怕大厦最终建成,到时你又该如何自处呢?

注释

松树:指松科植物,常用来象征坚韧和长寿。
短于我:比我矮或年龄比我小。
清风:清爽的风,常寓意高洁或轻松的环境。
已多:已经很多。
况乃:何况,况且。
枝上雪:积雪覆盖在树枝上。
动摇:摇晃,这里形容雪在微风中轻轻移动的样子。
微月波:微弱的月光下似乎水面泛起的波纹,形容月色柔和。
幽姿:幽雅的姿态,形容松树的清幽形态。
得閒地:占据了一片清闲之地,指生长在宁静的环境中。
讵感:岂会感到,怎么会。
岁蹉跎:时间白白流逝,比喻虚度光阴。
但恐:只怕,担心。
厦终构:大厦最终建成,比喻重要的事情完成或目标达成。
藉君:借助你,这里指利用松树的木材。
当奈何:该怎么办,表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担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林景象,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松树短于我,清风亦已多"一句,设立了一个意境,将自我与自然界相比较,似乎在强调自我的重要性,但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怀。接下来的"况乃枝上雪,动摇微月波"则是对景物的细腻描写,通过树枝上的雪花在清风中轻轻摇曳,与微弱的月光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许动感的氛围。

"幽姿得閒地,讵感岁蹉跎"一句,更深化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个人命运的反思。"幽姿"可能指的是那些隐逸之士或是诗人自己,而"閒地"则象征着远离尘世的清寂之所。"讵感岁蹉跎"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个人生命易逝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两句"但恐厦终构,藉君当奈何"则是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无助。"厦"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困境或是不利的情况,而"藉君"则是在寻求一种依靠或解决之道,表达了诗人面对未知时的彷徨与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是一首具有深刻意境和丰富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西斋小松二首(其二)

簇簇枝新黄,纤纤攒素指。

柔苙渐依条,短莎还半委。

清风日夜高,凌云意何已。

千岁盘老龙,修鳞自兹始。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贞元历

象魏才颁历,龙镳已御天。

犹看后元历,新署永贞年。

半岁光阴在,三朝礼数迁。

无因书简册,空得咏诗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过襄阳楼呈上府主严司空楼在江陵节度使宅北隅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

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林莺舌两三声。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分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馀杭周从事以十章见寄词调清婉难于遍酬聊和诗首篇以荅来贶

扰扰纷纷旦暮间,经营闲事不曾闲。

多缘老病推辞酒,少有功夫久羡山。

清夜笙歌喧四郭,黄昏钟漏下重关。

何由得似周从事,醉入人家醒始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