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美夫妇挽诗二首(其一)

君家全盛日,父子佩金鱼。

太母尝甘旨,曾孙列起居。

荣华既消歇,忧患却乘除。

执绋门生老,何堪数挽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在你们家族最繁荣的时候,父子都佩戴着金鱼符
祖母常常享受美食,曾孙们围着她起居侍奉
家族的荣华已成过去,忧虑和困苦接踵而至
送葬时,学生们已年老,怎能承受一次次拉车的悲痛

注释

君家:你们家族。
全盛日:最繁荣的时候。
父子:父亲和儿子。
佩金鱼:佩戴象征地位的金鱼符。
太母:祖母。
尝甘旨:品尝美食,享受天伦之乐。
曾孙:孙子的孙子。
列起居:围绕在身边,侍奉生活。
荣华:荣耀与繁华。
消歇:消失,不再。
忧患:忧虑和困苦。
乘除:相继而来。
执绋:拉着灵柩。
门生:弟子,这里指学生。
老:年老。
挽车:拉车送葬。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为李君美夫妇所作的挽诗之一,表达了对逝者家族昔日荣耀与如今衰落的感慨,以及对亡者后辈的同情。诗中通过描绘李家全盛时期,父子佩戴金鱼(象征贵显)的场景,展现了家族过去的荣华。太祖母享受天伦之乐,曾孙辈围绕膝下,生活充满温馨。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荣华不再,忧患接踵而至。挽歌中的“执绋门生老”描绘了老去的学生们为丧事忙碌,不得不一次次挽车送葬的凄凉画面。这句表达了诗人对逝者亲友的悲痛和对世事无常的深深感叹。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哀愁的揭示。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辛卯入杭呈王察判(其二)

古人糟粕在遗经,圣学非由积累成。

每向同中参孔释,时于异处别朱程。

一川水满源头活,半夜天高月色明。

下学工夫迟十载,小儒终是雾中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辛卯入杭呈王察判(其一)

中州人物古犹今,复见风流正始音。

当日乘骢持绣斧,他年化鹤度青林。

谁知救世安民术,即是求仙访道心。

鲸浪驾风吹未散,溪山何处独追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心渊雷雨地震诗

天公恶作剧,翻手变炎凉。

海运三山动,江高数尺彊。

震雷惊失匕,漏雨苦移床。

不虑填沟壑,真成老更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邓善之寄王一初并见柬韵

抱拙投闲计未疏,但看岁晏复何如。

丹山碧水吟招隐,白发苍颜赋遂初。

逸少幽情谁与畅,元龙豪气未全除。

柴门有客迂双屐,何不相逢许史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