詶徐处士元善昔年新城之陷其母死焉故有此作

桓台风木正萧辰,倾盖知心谊独亲。

季子巳无观乐地,伟元终是泣诗人。

愁看落日燕山夜,畏见荒江郢树春。

踏遍天涯更回辔,欲从吾友卜东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名为《詔徐处士元善昔年新城之陷其母死焉故有此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对历史事件的沉痛反思。

首联“桓台风木正萧辰,倾盖知心谊独亲”,以桓公(即桓温)的典故起笔,描绘了秋风萧瑟、落叶满地的景象,暗喻时局的动荡与人心的凄凉。同时,“倾盖”一词出自《史记》,形容两人初识便如老友般亲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颔联“季子巳无观乐地,伟元终是泣诗人”,运用了季子(即吴公子季札)和伟元(此处指友人)的典故,季札在出使途中路过鲁国,鲁国君主欣赏他的琴艺,但季札并未留下琴,而是约定三年后再次来访。三年后,季札果然如约而至,却已无观赏音乐之地,暗示了友人失去亲人后的悲痛。而“泣诗人”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哀悼之情的理解与共鸣。

颈联“愁看落日燕山夜,畏见荒江郢树春”,通过描绘燕山之夜的落日与荒江郢树的春景,营造了一种既悲凉又充满希望的氛围。诗人愁看落日,畏惧春日的到来,反映了对友人失去亲人的哀伤与对未来生活的忧虑。

尾联“踏遍天涯更回辔,欲从吾友卜东邻”,表达了诗人愿意跨越千山万水,只为与友人共度余生的愿望。这一句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也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悲剧的感慨,也有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顾炎武作为学者兼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登岱

尼父道不行,喟然念泰山。

空垂六经文,不睹西周年。

七十二君代,乃有封禅坛。

书传多荒忽,谁能信其然。

既尝小天下,复观邃古前。

羲黄与尧舜,荡灭同云烟。

社首卑附地,徂徕高摩天。

下视大海旁,神州自相连。

天地有变亏,何人得升仙。

遗弓名乌号,桥山葬衣冠。

末世久浇讹,孰探幽明原。

三万六千年,山崩黄河乾。

立石既巳刓,封松既已残。

太阳不东升,长夜何漫漫。

哀哉一颜渊,独立瞻吴门。

疲精不肯休,计画无崖垠。

复有孟子舆,眷眷明堂言。

庶几大道还,民质如初元。

上采黄金成,下塞宣房湍。

何时一见之,太息徒潺湲。

形式: 古风

谒夫子庙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

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

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

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

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

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

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

一来瞻阙里,如得与从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七十二弟子

乱国谁知尔,孤生且辟人。

危情尝过宋,困志亦从陈。

籥舞虞庠夕,弦歌阙里春。

门人惟季次,未肯作家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谒周公庙

道化千年后,明禋一国中。

礼犹先世守,制比百王崇。

配食唯元子,烝尝遍列公。

祠田还割鲁,氏系独传东。

旧史书茅阙,新诗采閟宫。

岿然遗殿在,不与汉侯同。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