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夜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

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灯欹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

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远远听到皇上如同远古的羲皇,我偶然离开渔村进入帝王的都城。
五等爵位中没有旧相识,仅有一枝仙桂却饱经风雨霜雪。
灯火微弱,短焰映照着即将离别的鬓发,漏壶滴水声声,寒冷的更声敲打着旅人的愁肠。
归乡的计划还未实施,自己却已老去,夜晚的京城大道和宫阙显得格外苍茫。

注释

天子:指皇帝。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君主。
渔乡:渔夫聚居的地方。
帝乡:指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
五等列侯:古代五个等级的封侯。
故旧:旧相识,老朋友。
仙桂:比喻高官显位。
风霜:比喻艰难困苦。
灯欹:灯火倾斜。
漏转:漏壶滴水,表示时间流逝。
旅肠:旅途中的愁肠,形容思乡之情。
九衢:京城的大道。
双阙:皇宫的两个门楼,代指皇宫。
夜苍苍:夜晚的景象显得深沉而广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秋夜之景,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长安城中的静谧与孤寂。"远闻天子似羲皇"一句,便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氛围,仿佛听到了遥远的天子的声音,如同古代传说中羲和掌管日月的神话一般。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权力中心的敬畏之情,也透露出一种无法企及的孤独感。

"偶舍渔乡入帝乡"则更进一步描绘出一幅超脱世俗、升华至高境界的画面。"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显了诗人在权贵圈层中的孤立与不合时宜,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向往。

接下来的"灯欹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则是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摹。短暂的烛光、流逝的时光以及寒冷的夜晚共同编织出一个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这不仅是对物质环境的描绘,更是对精神状态的深刻揭示。

最后,"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两句,则带出了时间流逝与个人生命轨迹的主题。诗人在反思自己的归宿时,却发现自己已经步入老年,而那遥远的宫阙之下,是一片深沉的夜色。这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历史长河中个人渺小存在的一种无奈与认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安秋夜景象的细腻描摹,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心灵世界和深邃的情感体验,是一篇集哲思与美学于一身的杰作。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长明灯

破暗长明世代深,烟和香气两沈沈。

不知初点人何在,秪见当年火至今。

晓似红莲开沼面,夜如寒月镇潭心。

孤光自有龙神护,雀戏蛾飞不敢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东归

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尽取无因。

难将白发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

双阙往来惭请谒,五湖归后耻交亲。

盈盘紫蟹千卮酒,添得临岐泪满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东归别所知

芙蓉宫阙二妃坛,两处因依五岁寒。

邹律有风吹不变,郤枝无分住应难。

愁心似火还烧鬓,别泪非珠谩落盘。

却羡淮南好鸡犬,也能终始逐刘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东归别常修

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

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